《合理安排周末的活动时间》研究性学习方案
(2010-04-26 22:11:29)
标签:
研究性学习周末活动课题do |
研究课题名称: |
合理安排周末的活动时间 |
||||||
设计者姓名 |
李丽思 |
所在学校 |
惠环中心小学 |
||||
所教年级 |
五年级 |
研究学科 |
英语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件 |
|
||||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
|||||||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在《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 This Is My Day 的学习过程中,当老师问:“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都是把时间花费在娱乐上。因此,教师与家长应该引导学生过积极的、有意义的双休日。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从今天起,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时间空白度过,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时光,做一个时间的小主人!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把家庭同学校的作息制度衔接起来,有助于他们有序地生活和学习,更有助于锻炼他们的独立性。 3、课题介绍 本次活动从问题“What do you do from Monday to Friday?”入手,要求学生说出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干什么了。通过“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周未的时间与活动,找出可以一起度周未的同学,从而培养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们讨论出最佳周未活动安排,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询问别人作息时间和周未的活动安排,如:“When do you get up on the weekend ?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从而找到能在周未共同活动的伙伴。 (2)能够回答自己的作息时间和周未活动。如: I usually get up at 7:00. I often play computer games. Sometimes I go hiking… (3) 能够听懂,会唱歌曲“Weekend.”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件等媒体资源,让学生掌握一些活动的短语。 (2)通过班组调查学生周未的时间与活动安排? (3)通过小组查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小学生作息时间安排上的异同。 (4)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通过和小组同伴的协作互助经历、合作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引导学生在调查、询问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安排作息时间与周末活动。 (3)让学生了解白天、黑夜、工作日、周末等相关概念以及中西方小学生作息时间安排上的异同。 |
|||||||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非常熟悉,善于和同学交流,乐于表达自己,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不仅思维品质有所发展,同时辩证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参加本课学习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
|||||||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
|||||||
研究的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周末活动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去收集资料,通过调查、访谈、展览交流、上传资料等活动来达到目标。 研究的内容: 1、调查同学及科任老师周末活动的时间并用英语表述出来。 2、问卷调查: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学习和生活起居情况的表达。 3、完成调查表后思考: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How do you make you timetable better? 4、上网查找有关西方小学生作息时间安排上的的资料。 5、以My Day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你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6、询问父母一天的时间安排并思考问题:Who is the busiest one in my family? |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
|||||||
研究的最终成果可以以多媒体、调查问卷、手抄报、展板、采访笔记、实物、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
|||||||
六、资源准备 |
|||||||
动画、教材、录音机、多媒体教室、网络、与课题有关的实物、图片、绘画、挂图。 |
|||||||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
1.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知识。 2.学习巩固单词、短语以及相关的句型。 3.就此话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 |
1.讲解研究性学习的要点。 2.教授本单元动词短语和句型。 3.引导学生认识研究目的及意思。 |
第1周 |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根据研究的内容全班讨论,提出课题,多多交流。 |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课题。 |
第2-3周 |
|||
成立课题组 |
1、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自愿形成小组。 2.各小组成立后,选定组长,学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小组分工。 |
1合理调配各组成员,以利于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到工作。 2制订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指导小组明确分工。 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工指导,建立小组。 |
|||||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
各小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1.为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提供指引。 2.设计调查表。 3.为学生调查提供指引。 |
|||||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
1.采访记录、阅读、上网收集各方面资料(有关活动安排、怎样合理安排周末活动的时间、教师与家长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过积极的、有意义的双休日等资料)。 2.拍好照片,有条件可以录像。 3.写一些活动的体会。 4. 各小组汇报研究情况。 |
过程指导: 1.研究方法的使用指导,鼓励学生。 2.老师通过面谈、电子邮件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3.让学生了解白天、黑夜、工作日、周末等相关概念以及中西方小学生作息时间安排上的异同。 4.向学生提供支持资料。 |
第4-7周 |
||||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
|||||||
总结反思:在这段时间的研究学习中,大部分同学都对合理安排周末的时间这个话题兴趣浓厚,都能认真遵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呈现的作品形式丰富多彩,经过这次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这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的热情是很容易冷却,也不太积极,所以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帮助。学生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后,学习积极性增强,热情高涨,思维更活跃,各小组更加团结协助,因此,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改进意见:1.要明确小组活动的要求,强调小组活动必须是组内所以成员共同参与,组内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2.关注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
|||||||
综合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
评价指标及标准 (A—优 |
自 评 |
互 评 |
教 师 评 |
综合 评 |
|
知识技能 |
查阅资料技能,调查研究能力,收集资料,并做好资料累积和处理工作 A、好 B、一般 C、仍需努力 |
|
|
|
|
|
参与程度 |
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明确分工,主动做自己的工作 A、积极参与 B、有参与 C、不参与 |
|
|
|
|
|
实践能力 |
广泛参与课题组活动,独立设计活动,开展活动能力 A、动手能力强 B、动手能力一般,有提高 C、无提高 |
|
|
|
|
|
协作性 |
参与课题组合作愉快,积极参与调研,有良好的交往能力 A、协作好 B、有协作 C、协作性差 |
|
|
|
|
|
创新精神 |
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具有新颖、独特性,研究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A、创新意识强 B、有提出改进建议 C、创新意识较差 |
|
|
|
|
|
完成程度 |
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A、能按要求完成 B、经过努力未能按要求完成 C、未经过努力,或态度不认真 |
|
|
|
|
|
学生自评 |
总结进步: |
|
||||
课后反思: |
|
|||||
教师评语 |
鼓励: |
|
||||
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