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小屋

(2019-05-28 09:01:03)
定期清理旧书,收拾书墙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买过那么多的家居类杂志。若论热爱阅读的书籍类型,这肯定是排在前列的。
当年,随着经济起飞,中国的时尚类杂志开始兴起,除了美妆、衣饰、餐饮之外,它们往往也配有家居分册。被采访的多是一些名流之家:名演员、商界精英、名嫒等等,夫妻俩穿着光鲜的衣服、血统高贵的宠物活泼可爱、家里到处放满了缤纷的鲜花、睡房里一张“写意空间”的床(那个法国牌子的床在床尾有个托盘,我很喜欢),德国或日本牌子的厕所用具,永远光洁如新。
当年的国民没有那么多的出国机会,更勿论网购和海淘,也不知道何为北欧INS和无印风,而这些房主搁架和橱柜里摆放的地中海风海盗船茶几、桌上一盘日本和果子、甚至只是书桌上的一支德国万宝龙钢笔,都让眼界狭隘的我,注视良久。我并非渴望华丽的物质,更多的,倒是向往他们能涉足的外部世界。
铜版纸的杂志,捧在手上沉沉的,在夜晚翻页时,纸页会发出微微的光亮,有高级感却让人眼花。像是出没在这类杂志里的人,被主流社会的成功感笼罩,带着炫目的高光感。
我最喜欢的,却是早期的《瑞丽家居》,这本杂志来自日本,有日系的那种精于细处的生活感。杂志里有女孩子拿很廉价的简易家具,甚至一只帽子、一条围巾,装扮出一间温馨的出租屋。就像困难时代里那些好不容易买到一条外贸裙子,然后四处寻访一条相配的木头手镯的姑娘,那心意重于价格的精神奢侈感——那种奢侈感,是由爱美的心、年轻时喷薄的生活热情融汇而成,又受限于窘迫的物质条件,而正因为容器狭小,那热情,就像一杯握在手中的热茶,更是贴手暖心。
近几年看的家居杂志很少,有时会收到一些家居主题书。喜欢的是:现在的受访者中,有的是夫妻带着孩子,也就是主流社会的人际单元,其他更多的:是单身,或同居情侣,还有同性恋人……也就是说,“家”的意味,被扩大了。任何人,都可以精神敞亮地生活,拥有和经营一处庇护自己的“家”。“家”也无视成规,客厅可能放着工作台,搁一个淘来的老榆木茶几或一块自己设计的布料,肆意地舒展着灵性的触角,被猫狗抓烂的破沙发、褪色的椅面,这些无心经营的细节处,散发浓郁的个人体味……多元而丰富的自由,在“家”里得到了体现。“家”有了更广阔的意喻、更丰厚的抒情意味。
而在很多年前,结婚、买房、成家,这个程序和“空间”的捆绑形式是非常僵硬的……两个年轻人准备结婚了,只能去家具城选购大同小异的家具,然后,客厅是一组沙发围着电视,卧室是一个大衣橱对着床,所有人都一式一样地被塞进这个模式里,生活只有一个尺码……很多人离开父母就是丈夫,从未有过一间自己的小屋。
我从小就喜欢小屋,不是时尚类杂志里那种有钱人的豪宅,而是接近在日剧中常见的那种:一个二、三十平米的空间,没有明晰的功能区分割,只有一点微妙的小隔断,无油烟厨房连着吧台式小餐桌,布艺双人沙发对着小小的电视,床上铺着干干净净的亚麻床单,一张小小的工作台,上面有零星的化妆品、摊放的书、燃到一半的香烛,还有几盆绿植。可以一个人听着广播煮麦片,抱着薯条对着周星驰狂笑,也能默默地把头埋在床单里低泣,享受饱满而丰富的孤独。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爱逛家具城或是宜家的样板房,一间一间的小屋,二三十平米或更小,五脏俱全地布置着起居家具、灯具、坐具、寝具,甚至,书架上的书还歪着,衣橱里的衣服散落着,一种高仿日常的、生动的生活气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迷人的,不是“空间”本身,而是它代表的那种生活——梭罗写《瓦伦湖》的哲思小屋,鸭长明独居自炊,在里面写出《方丈记》的小草庵……这些小屋,不仅是栖身空间,更是一个附于形的独立思考的图腾。
我甚至想:每个人的一生中,在从父母的家到夫妻的家之间,一定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才能被挤压成型。明白一个人也能拥有完整的生活,不是出于对单身和衰老的恐惧,去胡乱抓取一段低质的关系来靠岸。
近年来看了很多建筑书,建筑师,有大有小,我说的不是在建筑史上的地位,而是他们的着眼点……其实建筑是七大艺术中离我们最近的,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活在“房子”和“空间”之中,建筑师不仅仅是盖楼群的,更影响到城市规划,很多的大牌建筑师,都是心怀高远,把城市“空间”当成是执行自己的普世价值观的地方。
可是我喜欢的,却是那个“大”中的“小”。比如中村好文,他是我特别羡慕的人,因为他身兼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也是一个有鉴赏力的建筑评论家。也就是,既能下厨又会享受美食。他自称是“小屋爱好者”,趁工作机会,走遍了世界著名的小屋:柯布西耶的林间小屋、安藤忠雄的长屋、摩尔的海牧场、伊姆斯那个彩色屋子……运气好的话,还能预约住一晚,他还给自己盖了一个小树屋,我真是羡慕死他了。
我并不觉得他写得好,而是喜欢那种活泼的生趣。他是真爱过日子,设计中也带着贴地的暖意:“我对市井生活感兴趣,喜欢住宅内外发生的日常琐事和生活机微”——他会给客户的房子配一把长着兔子耳朵的小椅子,因为看见了对方可爱的小女儿。大概是这些温柔的小角落,让我觉得亲切。与宏观大论的野心相比,生活的内侧也一样重要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