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南京黎戈
南京黎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62
  • 关注人气:1,6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风筝的人——阿富汗风情的主旋律小说

(2008-06-07 22:20:00)
标签:

杂谈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看书看到半夜,下楼去二十四小时超市找东西吃,拿了冰牛奶,坐在花园的石阶上就开始喝,夜凉如水,而身后的栀子暗香起伏。脱了鞋,脚趾踩在阴凉的草皮上,牛奶很冰,一滴滴落在胃里,“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很凉的水,然后用很长的时间,把它一点点化成眼泪”。

 

《追风筝的人》里,阿富汗政变之后,阿米尔逃亡美国,在一个人无眠的夜里,他开车去海边,摇下车窗,看着海面的雾气一缕缕散去,天一点点亮起来。在阿富汗的时候,阿米尔常常和哈桑并肩看电影,电影里有阿富汗这个山地之国没有的大海。阿米尔说“总有一天,我会和你一起,沿着海藻丛生的海岸散步,看着潮水从脚趾里褪去。”

 

第一次看到大海时,阿米尔哭了,他再也没有办法告诉哈桑,大海闻起来,真的是盐的味道。无论你怎样的难舍,那个你生命中至为重要的人,已经彻底退场,无法再分享你的任何喜乐。

 

痛苦的时候,爸爸说,想想你生命中美好的事,他想起的是和哈桑放风筝,天空瓦蓝而新叶的枝节伸出了家家户户的篱笆。战火未燃,烽烟不起,一切都还来得及。


阿米尔是富贾之子,普什图人,什叶派教徒,在家中是备受宠爱的独子,在社会上是权利阶级的后代,浮在芸芸众生之上的那层精华油。可是他的幸福有一个致命的缺口,就是:爸爸的冷漠。哈桑是仆人的儿子,兔唇,细眼,文盲,哈扎拉人,逊尼派教徒,无论社会等级和血统,都远远低于阿米尔,可是却得到阿米尔父亲的宠爱。作为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阿米尔渴望独占父爱。他文静,胆怯,羞涩,坐车会晕车,讨厌竞技运动,看见血腥的比武场面就吐,沉溺于文字和书本,知性多于血气,完全不是孔武有力的爸爸想要的那类儿子。缺爱的人,爱能储备匮乏,常常会有穷人的那种贪欲。阿米尔对父爱的饥渴,在文中澎湃起伏,他对哈桑的嫉妒,隐隐的,绵里针一样,时不时刺痛一下。爸爸找来名医,给哈桑治兔唇,拆线的时候,伤口丑陋极了,阿米尔希望哈桑哭起来,可是哈桑却笑了。爸爸每次都悉心给哈桑准备礼物,当哈桑的小瓦片在水上比阿米尔的多跳了几下,爸爸忍不住兴奋的拍他的肩膀,出游或是看电影的时候,爸爸总想带上哈桑,哈桑离去之际,爸爸甚至哭了。

 

蓝风筝,唯有得到那只风筝,在大赛上夺魁,阿米尔才可以手握开启爸爸心门的金钥匙,浸润在血缘的亲昵和牵绊依赖之中,和爸爸并肩而坐,像男人与男人那样倾心交谈。

哈桑是作者刻意成全的吧,这么个角色,几乎是神的道德指数。为了帮阿米尔拿回那个赢得荣誉的风筝,他被恶少鸡奸,失去了自己的童贞。而我也非常理解阿米尔为什么要诬赖哈桑,把他撵走,因为怯懦,他眼睁睁看着和哈桑被凌辱,这段记忆太丑陋了,几乎使人窒息,从早到晚都浸染在那种恶臭的事实里。只要能远离,怎么能行,这种逃离的求生欲,大于道德,大于负疚感,甚至大于爱……和熠熠发光,让人无法正视的哈桑比起来,阿米尔才是个人。阿富汗人的原罪论,始于宗教,简直类于中国的报应之说,阿米尔不育,他相信,这是神剥夺了他为人父的权利,因为他的罪孽。可以想象他内心的负重。


阿米尔的怯懦,和他的知性有关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娘拼死不从敌人,倒是秀才的女儿,略通文墨的包惜弱,失节了。身为文盲的哈桑,却本能的通晓大义,有一种未被过度反刍污染的直觉行动力,远远胜于通读英雄传奇的阿米尔。而这个胆怯的阿米尔,最终战胜了自己的懦弱,重返战火不息的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儿子,完成了救赎……这个主题很动人,但也太他妈的好莱坞了。

昨晚还和大非谈到这个事,阿富汗风俗只是涂抹上去的异国情调,卑琐民众的自我救赎,低调小我的英雄主义,反社会人格(书里是塔利班,大非说,彻底妖兽化了,正对美国人的胃口),最终处于下风,颂扬人本精神的罪与罚。其实这就是美国人的那种理念。两年内它能被重印二十多次,梦工厂改编,就是因为它的骨子里,是暗合主旋律的。这本书具有一切主流小说的优点,入口松软,生动亲切,但是在我看来它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应该是两本书,前半本是优秀的写实作品,后半本是好莱坞大戏的脚本。
 

那天和张悦然讨论《赎罪》,真正在麦克尤恩的原著里,小女孩就是看见了她自己的幻象,她姐姐被侵犯,然后又出于青春期的洁癖,她把它揭发了。而在电影里,这个叙事的核被偷换成了嫉妒,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主题更加吻合大众思路,但是小说家想表达的那种,作家的臆想症,及其累人累己,这个悲剧的命题就被稀释了。 知识分子的救赎能达到一个什么强度?我倒觉得麦克尤恩给出的答案老实的多。在诬陷罗宾入狱,姐姐远走他乡之后,为了赎罪,Briony在在小说里,给了他们两个人的沙滩,缠绵的寓所,鲜丽的绿裙和逼人的青春,还有海枯石烂的爱情。为了赎罪,她动用了小说家最大的权利,但也只是虚构而已。

 

 追风筝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