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西

(2011-03-01 11:47:17)
标签:

杂谈

 

我到现在都记得,初中暑假,一个夏夜,买到一套叫《呢喃小语》的港台文丛,那套书的编排颇别致,是每篇短文后附加一个迷你读后感。由四个研究生所撰,每个人的署名都是一个字,有个叫“冬”的笔法缠绵,为年少的我所爱。现在想起,应该也是一群在校文青,落笔赤纯无染,虽然多少有些避世的唯美。

 

这套书里选了张爱玲的《爱》,朱天心的《爱情》,我很沉迷于天心的决绝和清刚“如果爱情是个手指,把它剁掉就行了”。但是,选篇最多的,是西西。

 

我想最先震撼我的,是废话的再生价值——把废话排列组合成真理的是卡夫卡,把废话一条道奔到黑,唠嗑出故事的,是写随笔的村上春树,而能把废话呢喃成妙文的,就是西西了。旧时大户人家招考厨师,只看一道蛋炒饭,越是简单的材料,越见厨师的功力。

 

我最喜欢她写杂物的散文系列。看她自语《手表》“手表掉了。我仍然喜欢趴在桌子上睡觉,很多日子,我不记得手表微微的答答声,但我听见自己脉搏的律动,我想,我也是个很准时的表啊!而且还不用上发条!不晓得这个表什么时候会停,一切是非成败,都不重要了。我仍然喜欢逛街,天气好的时候晒太阳,不好就踩几脚水,任由时光在身边漂流,看它怎样静流水深。车子来了,我也不赶,我已经不和任何兔子赛跑了”。

 

这就是西西气质。语言材质的简陋——你要是打印西西的文章,打字速度极快,为什么?全是常用汉字,连形容词都是最家常的;疏离——她不是和任何人二元对话,没有对抗和辩驳的硝烟味;散淡——思路是信马由缰的,别的作家是字字如刻,脉络清晰的“爬格子”,她是一个穿花裙的羊角辫小姑娘,在夕阳下“跳格子”,港产片里那种无厘头,草根式的轻盈嬉皮,西西这里就可以溯源。

 

没有真理在握的教母腔,也没有涉足宏观的欲望,甚至她作品里,最沉郁苦味的,自传性质的《哀悼乳房》,都像一个人隔着玻璃窗望野眼。这种距离感,是小说家的重要技术指标。就像朱天心的育儿日志是一本“田野观察”,张大春回忆父亲,最后写成了国家兴亡史。《哀悼乳房》,因为是小说,活动场地比较大,笔墨得以晕开,写切掉乳房的伤口“如今穿上一件不用脱掉的波普风衣服,外科医生缝的”,还有写乳癌病人术前术后对浴室的态度,力点非常的微妙,因为西西特有的轻笔法处理,完全看不出出力,待回味时,才有深深的哀恸。本书还有科普妙用,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及心理抚慰,都可作指南。建议想看西西,口味偏写实作品的人,从这本入手。

 

她的作品很任性,其好坏落差,完全看西西气质的浓淡挥发。在福建时,我下定决心不逛书店,以免行李超重。结果晚节不保,某晚终于忍不住买了本《看房子》,当晚我心里回荡的,就是那首苏慧伦的《鸭子》——“虽然我爱你,不许你再孩子气,寂寞的鸭子,也可以不看你”。这是西西历年旅途中,为专栏所写的关于建筑的杂文,那个难看啊!下笔整个就是僵的,完全没有荡开。它要不是广西师大出的,有正规版权页,我绝对怀疑它是盗版!

 

后来看《像我这样的女子》,里面有篇《水晶鞋》,“我”游览灰姑娘的故居,导演拿出水晶鞋,“我”淡然的说“在我们那里,这鞋人人都有,比如专栏给你个小框框,让你写十七行半的诗,你绝不会多出半行”。我突然明白,西西的自我,不羁,动静随心,使她在写专栏文时发挥非常受限和委屈,就像一个感情奔放,动辄私奔的人,不意味着她就能随意接客,做个名妓一样。

 

我的五本西西,已做霁云散——《我城》转给了丹丹,《看房子》送给了小茶,《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带在手边,《哀悼乳房》立于城郊的桦木书柜里,《呢喃小语》在阁楼的书箱里。常态下,我都像传统戏曲剧作者一样,喜欢大团圆,让书们合家团聚的。但是于西西,这种“居无寄所,任意东西”倒是某种意象的契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乳房
后一篇:初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