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六祖
文
陈浩武
六祖慧能,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之一。据说在巴黎国家图书馆广场,树立着世界上1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的塑像,其中中国人有3位,他们是孔子,孟子和慧能。其名声可见一斑。
寻访六祖历史遗迹的动念,是在我读完《坛经》之后。在佛教界,能将其著作称得上“经”的,中国唯一的只有六祖。我深深的为其禅宗理念所折服。
飞机从武汉起飞,在蓝天上只一个多小时,就降落在广州新白云机场。但当年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处接过衣钵,匆匆从湖北黄梅东山逃往岭南,走了三十多天。时光倒流,可以想见当年传法之路是何等艰辛。
第一站 韶关南华寺
早晨从广州出发,沿京珠高速向北行驶。春雨如雾,灵秀的粤北山水掩映在这如烟如雾的春雨中。车行二百余公里,到达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乡,这里也是著名的马坝人遗址。当曹溪的一湾清泓出现,巍峨的南华寺已在眼前。
http://s7/bmiddle/669f7f54t9446b5eb7bd6&690 之一" TITLE="寻访六祖 之一" />
【赵朴老为南华寺题写的匾额】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的梁天监元年(502),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传说当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南海北上,途经曹溪,“掬水饮之,香味异常”。四顾群山,峰峦奇秀、宛如西天宝林山地,遂在此建寺,初名“宝林寺”。历代多次改名,直至宋太祖开宝元年(968)赐名南华寺,沿用至今。
南华禅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极重要地位,被称“东粤第一宝刹”。原因就是六祖慧能在此弘扬佛法长达三十七年,并且至今仍在此供奉六祖真身。
让我追慕的千年古寺就在眼前,山清雨新,尘嚣渐远,梵钟悠扬,我在脑海中搜索着关于六祖的信息。
六祖慧能,俗姓卢,河北范阳人(今北京大兴),幼时因父亲罢官流放,随父迁至广东新州(今肇庆新兴县),三岁丧父,靠砍柴养母。一日闻客谈《金刚经》有悟,遂辞母寻师,唐龙朔元年(661)到湖北黄梅,投靠弘忍。相传慧能初见弘忍时,弘忍问:“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答;“弟子岭南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弘忍又问:“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少数民族),若为堪作佛?”慧能答曰:“人虽有南北,惟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这一问一答,使弘忍对这位中年汉子格外重视。
http://s12/bmiddle/669f7f54t9446af4ab98b&690 之一" TITLE="寻访六祖 之一" />
记得我在年轻时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就有神秀与慧能的偈语一事留下印象,但当时似懂非懂。
据《坛经》记载:有一日,弘忍召集门人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钵为第六代祖。”
神秀当时已是东山寺上座法师,他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对神秀的评价是:“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而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其后慧能作偈,因他不识文字,请人代写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记载:弘忍读慧能偈后,次日潜至碓房,见能腰石舂米,乃问曰:“米熟也末?”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仗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
弘忍对慧能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彻,对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弘忍知其已得禅宗精髓,遂付以顿教心法为第六代祖,并传衣钵,偈曰:“有情本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http://s7/bmiddle/669f7f54t753a45a200a6&690 之一" TITLE="寻访六祖 之一" />
【南华寺山门】
因为昨天广州方面有人通知寺院,早有禅师
友学在此等候,已是中午,禅师先带我们入斋房用餐。素食素斋,倒也洁净,斋房上扁额上大书两字,相传是苏东坡手迹。
宋绍圣元年(1094),年已59岁的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惠州,途经韶关时,参拜南华寺,留下诗篇:
云何见师祖,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遣。
这时的苏东坡,屡遭打击,政治失意,坎坷际遇。致君尧舜,兼济天下理想已经破灭,对人生,对社会哲理有许多思考。也在重新认识自我:“我本修行人”。他认为尘世中的党派纷争和人生坎坷都是“中间一念失”所至,读来令人唏嘘!
饭后禅师带我们参拜。沿着整洁的石阶拾级而上,峰峦秀丽山谷中的禅寺,古木苍郁,空气清新。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六祖殿内供奉的慧能真身像。殿前人头攒动,许多旅游团打着旗子上显示的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我们方知明日(阴历二月初八)是六祖诞日,为了迎接庆典,殿内殿外一片繁忙。我们幸有禅师领引,方能进得殿内,近距离观看真身像。
六祖真身高80厘米左右,结跏趺坐,双手置腹前入定状,双目闭合,面目清瘦,肤色为黑色,据说是涂生漆所至。真身像以慧能肉身为基础,以中国传统的夹苎法制造,历经一千二百余年而不朽。坐象生动体现了这位大德高僧饱经风霜,多思善辩的气质。
南华寺是六祖主要的弘法圣地,他的演说,由弟子编辑成为《坛经》,是中国禅宗最重要的文献。
据佛学者研究,现在流传世间的《坛经》版本不下十几种,主要的有敦煌本,宋惠昕本,明宗宝本,曹溪原本等等。《坛经》的内容,大体分两部分,一是在大梵寺说法的记录,从13节到33节,这是《坛经》的核心内容,慧能思想的主体。包括定慧为本,一行三昧,无相为体,顿悟菩提等。二是附属部分,包括答弟子问,临终遗嘱等。
http://s11/bmiddle/669f7f54t9446bbc334aa&690 之一" TITLE="寻访六祖 之一" />
【南华寺院内的菩提树】
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华寺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李汉魂主持重建的。李汉魂,广东人,1895年出生,中国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上将,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抗战时期曾任广东省主席。据说当年为了重建南华寺,广东省政府还发行过债券筹资。现在有许多大殿的楹联仍然是他的手迹。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虚云大师接手主持重修工作,六祖殿在重修后,在六祖真身坐翕外,加塑南岳、青原、法海、神会四像侍侧。法海是坛经的记录者,青原是慧能的上首弟子,南岳怀让则是禅宗集大成者马祖道一的师傅。
参观完寺庙,友学带我们到禅房喝茶。我注意的墙壁上挂的条幅,上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友学出家十几年,专心修禅。我笑着问他,有没有“顿悟”?他笑答,如果有,现在就不在这里了。
告别南华寺,返回广州,已是夜间。广州城内,灯火辉煌,一派繁荣。餐桌之上,大家觥筹交错,谈论的都是股票、期货,这涨那跌,一时竟有些反应不过来,想起深山中的禅寺,更觉恍如隔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