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史探秘 |
文/侯坤
当辽圣宗朝时,由辽圣宗颁旨、诠晓执行对禅宗经典在燕京进行焚毁;到云居寺砸磨之事。开始此事为佛教中的教派之争,和宋辽两国战争和竟争的背景。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和好,双方均谨守条约,和平友谊成为主旋律。但是,在文化方面,暗中却是呈现出竞争状态。宋太祖时代,宋朝抢先刊刻了《大藏经》,因为是刊刻于开宝年间,故称为《开宝藏》。此经刻完后,曾经应高丽、日本国僧俗之请,赠送给两国。《开宝藏》中有许多新译经,后来又在真宗、仁宗时代经过两任皇帝亲自校订。按照当时的状况,宋朝也应该赠送给辽朝。因为赠送佛教为祈福表示友善之道。而且当时宋辽的关系也确实友好。
《契丹国志》卷七记:
“宋真宗上仙,薛贻廓报哀人境,幽州急递先闻。帝不侍贻廓至阙,集番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因谓宰臣吕德懋曰:吾与兄皇未结好前,征伐各有胜负。洎约为兄弟二十余年,兄皇升遐。况与吾同月生,年大两岁,吾又得几多时也。因又泣。复曰:侄弟(宋仁宗)圣年尚幼,必不知兄皇分义,恐为臣下所间,与吾违约矣。后贻郭至阙,达宋帝圣意,喜谓后曰:吾观侄弟来意,必不失兄皇之誓……又谓后曰:汝可先贻书与南朝太后,备述妯娌之好,人使往来,名传南朝。又诏燕京悯忠寺真宗御灵,建资福道场百日而罢。复诏沿边州军不得作乐……下令国中应内外文武百僚僧道军人百姓等犯真宗讳者悉令改之。”
辽圣宗不等薛贻廓到来,就集结众大臣致哀。皇后嫔妃一起哭泣。辽圣宗对首席大臣说,我和皇兄(指宋真宗)没有结好之前,双方的战争各有胜负。
自从澶渊之盟,我们两个约为兄弟二十余年了,没有想到兄皇竟然升天了。我与兄长同月生,他年长两岁,我又能活多长时间?
圣宗说完这话时候,又哭泣起来。然后说道:继位的是侄子,按两国来说就是弟弟(宋仁宗)年纪尚幼,可能不知道兄皇和我的情分,两国友好的好处。恐怕有臣下挑拨,与我国违约。
这时薛贻郭到达了,转达宋仁宗圣意,是要继续维护两国良好的关系,条约不变。圣宗非常欢喜,对皇后说:我看侄弟来意,肯定遵守兄皇之誓。斗转一圈对皇后说:你可先写一封信给南朝太后,讲讲你们妯娌关系之好,要经常派使者往来,名传南朝。
这些事情做完了,下诏在燕京悯忠寺设真宗御灵,建资福道场,祭奠百日才罢。又下诏沿边州军不得作乐……下令国中应内外文武百僚僧道军人百姓等犯真宗讳者悉令改之。”
又有《辽史、圣宗纪》:“(太平二年)三月丁丑,宋使薛贻郭来告宋主恒殂,子桢嗣位……戊子,为宋主饭三京僧。”
但从文化上来说,尽管“澶渊之盟”后,双方结好,称兄道弟,宋帝崩逝,辽圣宗举哀真挚殷切,但是,并没有因此全盘接受宋朝的文化,包括佛教文化。
应当指出,前此有据辽太平二年蔡忠顺所撰《大慈恩玄化寺碑阴记》,认宋藏之入辽应在圣宗太平元年者。按蔡忠顺系高丽显宗时的“参知政事”,《辽史·圣宗纪》载“开泰元年夏四月庚子,高丽遣蔡忠顺来……诏王询亲朝”即此蔡忠顺。时高丽使用辽的年号,故碑文所载,指的是宋藏入高丽之事,而辽获得宋藏也应该在此前后。
但是,悯忠寺和云居寺等寺院从诠晓开始的由禅改律,虽然得到了宋藏,禅宗经典俱全。而悯忠寺云居寺律宗为主的局面丝毫没有改变。
辽代改禅为律,在历史上是一件有很大影响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孤例。《云居寺》一书说:“辽代通理大师主持刻经,于前代不同,以前所刻多为大乘的经。通理则刻律和大乘论,于是,经、律、论三藏齐备。”是符合辽代的刻经历史,也同时揭示了佛教律宗在辽代的极度兴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