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北京被围目击记》The siege in Peking (美)丁韪良

标签:
北京被围目击记丁韪良西文古籍西文善本文化北京被围 |
分类: 1861-1911年西文古籍藏书 |







Author: W A P Martin(1827-1916)
Title: The siege in Peking :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 By an eye witness
书名:《北京被围目击记》又名:《北京被围:中国对抗全世界》
1900年 纽约等地 第1版
著者: |
W A P Martin (美)丁韪良 |
出版商: |
New York, F. H. Revell company, 1900. |
版本/文字: |
|
描述: |
188(192) p. front., plates, ports, 2 maps on fold. l. 20 cm. |
|
OCLC记录藏3部 |
威廉·亞歷山大·彼得森·馬丁(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年4月10日-1916年12月17日),漢文名丁韙良,字冠西,美北长老会派至中國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年-1916年,期間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的负责人,是当时的“中国通”。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就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
生平
1827年4月10日,丁韪良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牧师家庭。1850年,受美北长老会派遣,来到中国,在宁波传教10年。他主张发展世俗教育影响中国,意图通过教育向中國人传播基督信仰。1863年移居北京后,传教之余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该书受到恭亲王奕訢的赏识,由总理衙门拨专款付印出版。1869年,在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推荐下,丁韪良辞去了美北长老会的职务、出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在李鸿章推荐下,光绪皇帝任命他为京师大学堂首任西学总教习,授二品顶戴。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丁韪良向孔子鞠躬,因此他在不少西方人眼里,成了西方教会的叛徒。[2]
1900年,73岁的丁韪良亲身经历了义和团之乱。1902年,清廷颂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丁韪良被重新任命为西学总教习。但西教习们因向清廷要求补偿薪金引起纠纷,新任管学大臣张百熙借经费紧张为由,集体辞退了丁韪良等西教习。
1916年12月17日,丁韪良在北京去世,葬於西直门外的一块墓地。
著作:
除翻译有关基督教、自然科学、国际法方面书外(曾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将国际法著作介绍到中国),还著有:
-
371、丁韪良(字冠西。Martin, 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1827-1916,美国人):
《中国人:他们的教育、哲学和文字》(The Chinese: Thei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Letters. --1876)
《花甲忆记》(A Cycle of Cathay: or, China, South and North, with Personal Reminiscences. --1896)
《北京被围:中国对抗全世界》(The Siege in Peking: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1900)
《中国知识》(The Lore of Cathay, or, The Intellect of China. --1901)
《中国的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 --1907)
《天道溯源》(Evidences of Christianity) - 《中國古世公法論略》
- 《漢學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