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县才女杨秀春离世

(2016-11-16 16:35:56)

   杨秀春,女,网名净心莲,临县人,生于1965年。临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临县新闻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诗集《比遥远更遥远的地方》、《一个人喝茶》、《对岸》,长篇小说《胭脂云》,中篇小说集《天堂之旅》,电影《黄河传人》(编剧)等。曾获全国“星光杯”第一届、第二届诗歌奖,《黄河》“太行杯”诗歌奖。于2016年11月11日自杀身亡。

http://s3/mw690/001SuElVzy76sLjF67wf2&690

http://s13/mw690/001SuElVzy76sLqo7zCbc&690

【旧作回顾】

                       路 上 有 梦

                       ◇ 杨秀春

    人到中年,静寂的心不再浮躁,许多事物,就有了慢慢咀嚼独自回味的空间。这个年龄,已过不惑即将抵达知天命,浮云散去,铅华洗尽,所以这个时段也是一个不再做梦或者不再适合做梦的年龄。

    在一次文学讲座讨论中,一位知名作家曾很真诚地说过,如果人过四十五岁,就别再做文学梦了。我想,这位大家所说的梦,是指那些以文为命的写作狂人。这样的人不顾世务,坚定执拗,脱离生活,也许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成就,却绝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我认识一位文学狂人,好在他还算修得些许正果,却把个人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如此走火入魔,不做也罢。

    但作为内心的宗教与精神信仰,如果不走偏执之路,文学此梦还不得不做。我熟识一位乡镇书记,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他二十多年来一直订阅好几份纯文学刊物,许多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他都能给你一一道来,我的心里便有了很深的惊讶与感动。我问他,一个被繁琐事务缠身的乡镇书记,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会保持如此之深的文学情怀?他说,我们写不了东西,但可以用文学来养心。

    此位友人的话正是我目前的状态。钟情文学,从年少开始,也写过,但未成名,而那文学却如佐菜小酒,生活中没它就淡了味道。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家人、爱人、兄弟姐妹,有血脉的相连与相识之缘。日子如流水平静缓慢,每一时刻的惊喜、黯淡、破碎、消亡,每一时刻的静默、冥想、体味、悲愁,都在心灵深处独自承担。情感的积淀需要释放的出口,于是,我必须依靠阅读与写作来布局自己的时空,决定自己的命运走向。

    最初的作品多为诗歌。诗歌是鸟,能带人飞翔。鸟飞过天空,姿势很美,但风过无声,雁过无痕,天空能够留下什么?对诗歌而言,它留下了,鸟飞翔的姿态以文学的方式留在生命历程里。它隐秘的表达方式,如你在无人之处,把玩一件无法放下的手工活,漫不经心不动声色中,去完成凤凰  的超越。我还想说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它们有着天生的血缘,它们是血肉相融的彼此,为歌而泪,为诗而伤,是每一个诗人心灵快乐着的隐痛。在无人的静夜我听音乐,那高原的辽阔博大、那天地的苍茫渺远、隔着远古洪荒,如天籁直击心扉,叫人潸然泪下。是谁把野性的风洒向高原/是谁把高原野性的风掠向我/打开我的心结/把我送远/我生命里无言的留白/原是遗忘或沉默/羽化成蝶的秘密/深藏在文字的春天/我的爱出生时就带着沧桑/弥漫了青色的丘陵/和寂寞的高原/听空旷在天际回荡/听泪水在心头哽咽/听目光尽头/一份安静中的辽阔/是怎样走向极致/这生命的遥远/辉煌了我的世界/。这首《高原之歌》获了全国星光杯诗歌大赛三等奖。除此之外,我的诗歌《春天的音乐》、《山色已尽》、组诗《十面埋伏》分获全国星光杯诗歌大赛三等奖和《黄河》文学刊物“太行杯”诗歌奖。近十年来,我把所有发表过的诗歌结集成册予以出版,《一个人喝茶》、《对岸》、《比遥远更遥远的地方》三部诗集先后问世。它们是我寻梦路上点缀着的快乐与惊喜,也促使我在永不停息的追寻中,一次次完成自我生命的跃升。

    当然了,许多的文学写作者们都在用多条腿走路。诗歌、散文、小说,它们都具有各自的特质又不失彼此的联姻。写诗歌久了的人,不少人转行写了小说,那是内心思考积累与丰富阅历造成的需求。我也尝试这种写作。小说的容量能把更广阔的东西铺展开来,它可能是一副淡雅的山水画卷,也可能是酣畅淋漓的数笔狂草,笑中有泪,乐中有哀,叫人掩卷沉思,一咏三叹,百般滋味尽在其中,无法释怀。在阅读中,我再次把心灵里需要释放的东西用文字来表述,我写的第一个中篇小说《背面的世界》在《黄河》予以刊发。首次小小的成功激励着我的创作热情,也给了我一个坚守的理由,随后,我创作的中篇小说《彩云归》、《天堂之旅》先后在《黄河》和《三晋都市报》予以发表和连载。如今,手上写完的一部长篇《胭脂云》、一个中篇《镜河》、一个短篇《小轩窗》静放案头,正在等待它们的出路和归宿。

    触及和坚守纯精神领域的事物,就得在现代社会里归于沉默。沉默适合做梦的人,沉默是另一种方式的叙事,更能保持思想疆域的澄明、纯净。写作是清苦的事业,犹如逃匿于人群之外悄无声息,但这种逃匿是自甘的、快乐的。对我而言,人生的路有多长,这场梦注定会做多长。做不了自己的梦,我依然会沉浸于别人的梦里寻梦。在路上,用文字濡养心灵,用文字点亮心灯,有梦相伴,山逶迤水细长,回眸岁月,希望看到诗意的风景写满单程的人生。

 

       陈黎云撰联
         (一)
秀消玉碎,问君诗里愁几许?
春暖花开,得道茶中醉三生。
         (二)
匆匆笔迹,望穿湫水无人秀;
渺渺芳魂,读尽胭脂何处春?


                                     杨秀春印象
                                       文\张兴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业余时间从事文字工作,在《吕梁报》等报刊发表新闻通讯、小小说、散文之类的文章。在吕梁报,我记住了一个临县人的名字——杨秀春。从1993年开始,我先后在临县教育电视台、临县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当时,杨秀春在新闻办工作,彼此经常见面,但并未多交谈。      
    2002年以来,我到了基层初中工作,与杨秀春见面不多,但经常在报刊杂志上阅读其小说与新诗,非常仰慕其文笔的细腻与温婉。上个十年代末,县领导让杨秀春创办《临县报》,她和我的朋友要来我的手机号码,问我愿不愿意去《临县报》担任总编,我因为一直爱好新闻事业,当然愿意,但苦于身在教育系统且还担任基层初中校长,因此提出了自己去的要求,她答应与县领导商量,可惜碍于诸多人事制度,我最终没有去了《临县报》,但从此和杨秀春加为QQ好友,偶尔交流一些文字方面的事。     
    2010年以来,我专门从事楹联写作,她知道后,经常要我把自己的作品发给她阅读,并于已经创办的《临县报》刊登了我的楹联作品,报道了我坚持楹联创作的事迹。2014底,我应邀参加了山西电视台公共频道文化讲堂栏目的《保护春联习俗》节目回来后,她派《临县报》记者对我进行了详细采访,并将采访文章登于《临县报》和《吕梁日报》,鼓励我不要放弃楹联创作与研究,并说,一定要联系一个优秀记者,为我拍摄一个专题片,使我认识到了她不但是一个小说与诗歌的作家,而且十分关注传统文化的弘扬。     
2016年元宵节期间,临县总工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出句征联比赛,我应邀出了几个句子,当她看到有我的出句后,通过手机要去了我的微信号,加为好友,说是一定要对我的出句,工会的征联揭晓后,她的一个对句获得了一等奖,我才知道,其实她早就已经暗暗学习楹联创作了。      
    约一周之前,我傍晚在公路上散步,遇到一个文友,告诉我杨秀春自杀未遂,被送到太原抢救,感到惊讶以后,又想到既然已经到太原抢救了,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了。     
    没想到,11月11日晚上子夜前,又一个文友通过微信给我发来杨秀春的诗歌《梦蝶》,标题前赫然多了加粗黑体字【永远的还念】,我预感到不好,果然,该文友在诗歌标题下面加了杨秀春的简介,最后几字是——2016年11月11日自杀身亡。     
    我没有去看诗歌内容,连忙给这位文友发了一条微信:真的没了?对方回了三个字:是,今天。     
    惊诧了一会,我查看了一下微信,我和她在微信中的最后交流是今年4月28日,当天下午,我将题写离石白马仙洞的对联发给她后,她给我发了一个二维码,留言: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心莲花】。然后我又打开公众号,找到了当天晚上18点零二分她在公众号发给我的第一段文字:孤独的灵魂流浪在人世,寂寞的心旅与谁邂逅?世界之大,包容了大地万物;世界之小,隐匿在一颗心中。低头,走近风生水起的众生,从而发现,我们的精神,生活在别处。     
    紧接着这段话,她发给我的第二句话是:向你学习,换个玩法。看到她给我的第二句话以后,我回复,你的文笔,令我真心羡慕,她的回复是:也许我的小说与诗歌,要比你好,但是,在楹联这方面,你真的是我的老师。然后,她就给我发了她的旧作——发表于《都市》杂志2013年第10期《危城》。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她在公众号先后给我发了她的许多作品,大部分是诗歌。6月18日晚上21点39分,她在公众号给我简短留言:下周开始发小说。我简短回复:企盼。接着,我就在以后的几天阅读了她的小说《镜河女人》。此后,她和我再没有交流,只是互相发文章。7月4日晚上,她给我发了最后一篇文章《回望春天》。现在打开,显示的是: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这就是我和杨秀春的交往,现在想来,文人相轻的传统观念是何其的谬误啊。我和杨秀春女士的交往尽管是片段的,但是我觉得正如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二十多年来,我们彼此阅读着对方的文字,感悟着这个大千世界,在文字中,我们各自寄托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流露着各自的心迹。但是,面对她在公众号给我的第一段文字,我现在才发现,我并没有读懂她的心,或许,早在今年春季,她已经厌倦了这个世界。     
    默记着她的这段话,我翻看了去年春天给她写的一副嵌名联:     
    杨柳依依,偕秀笔清才,闲时咏絮;     
    水云澹澹,适春风远籁,静处观涛。     
    记得当时,她收到这副联后,对我说,真的喜欢这副联,遇到一个书法家,一定书写出来。我不知道她书写出来了没有,我也不想知道了,斯人已去,再读这联,已经太令人伤感了。     
    古人云,寂寞出诗人,今天想起这句话,觉得实在是太准确了。在世人的心目中,杨秀春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岂不知,她的一颗寂寞的心,别人是没有读懂的,或许,这正是她的公众号取名【心莲花】的原因。而在微信中,她的名字是【净心莲】。     
    有时候,生命是很坚强的,源于一种精神;有时候,生命又是很脆弱的,也是源于一种精神。但是,生命谁也不可预测,即便是自己也不能。幸福,是生命中的感觉;纠结,是生命中的存在。存在是必然的,幸福未必真实。     
    花的生命,枯萎了还能再开,人的生命,凋谢了不会再来,花开花落的轮回中,人走了不会再归来。在慨叹花的生命时,别忘记,人的生命,仅是一缕微弱的风……     
    但愿那一朵心莲花,在彼岸的镜河与响泉旁,永远绽放!     
    联曰:     
    异性是同仁,因文字得交游,莲谢节犹存,冬夜月寒,欲悼以诗情已冻;     
    生涯通殁路,叹阴阳成阻隔,杨枯花骤落,朔天星坠,尽归于梦蝶纷飞。       
    诗曰:     
    初冬冷气失骄杨,北地风吹到远方。      
    小说相思山色尽,新诗独叹镜河长。     
    响泉不忍心莲萎,候鸟尤悲梦蝶殇。     
    自此丘中麻有泪,花飞彼岸小轩窗。      
    注释:     
    1、挽诗中嵌入杨秀春作品名《北地风吹》、《远方》、《山色已尽》、《镜河女人》、《响泉》、《心莲花》、《候鸟》、《梦蝶》、《丘中有麻》、《彼岸花》、《小轩窗》。     
    2、挽诗中的最后一字“窗”在平水韵中属上平“江”部,与全诗的下平“阳”部不谐,暗指其人生是一个遗憾的结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