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1-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5.2亿元,同比增长29.9%;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7.5亿元,同比增长33.81%;工业增加值完成29.4亿元,同比增长16.5%。
产品产量: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918.6万吨,同比增长16.7%;焦炭产量25.45万吨,同比增长205.2%;洗精煤253.2万吨,同比增长9.1%。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增长
1-12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6.89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7亿元;非税收入完成1.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50.6亿元,同比增长23.08%。
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8.16亿元,同比增长21.02%。
12月份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6.3亿元,同比增长11
http://s2/mw690/001SuElVzy7lpgcyci501&690
http://s16/mw690/001SuElVzy7lpgdtYeP2f&690
http://s15/mw690/001SuElVzy7lpgdYkISde&690
http://s10/mw690/001SuElVzy7dsdFtcc9a9&690
http://s3/mw690/001SuElVzy76sLjF67wf2&690
http://s13/mw690/001SuElVzy76sLqo7zCbc&690
【旧作回顾】
山西临县位于吕梁山西麓,全境广袤各一百八十里,四围皆山,湫水中流。北面隔芦芽山、玉峰山与兴县相接,东面隔赤洪岭、黄龙山、汉高山与方山和离石相连,南面隔马头山与柳林交界,西面临黄河与陕北的佳县、吴堡隔河相望。黄河流经临县境二百余里。民国六年《临县志》是这样说的“万山罗列,舟车不通”。这“万山罗列”就决定了临县的地名(村名)带有浓郁的“山”的色彩,这在平原地区是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山西临县。晋西地区有句老话:“临县临县,十年九旱”(临县方言中,“县”读“xie”,“旱”也读“xie”,而且都是去声,听起来很押韵)。由此可知,我小时候的临县,是一个很苦的地方。掺了糠的窝窝头、玉米糁糁、高粱米高粱面是家常便饭,普通人家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几顿白面。当然,菜就更不用提了,平常的日子里,只有土豆、红薯、胡萝卜以及用胡萝卜缨子腌制的酸菜,即使到了过年,也无非就是用黄豆换点豆腐,用土豆换点粉条,炕头上发点绿豆芽,再去集上买两颗大白菜、割二斤肉,大年初一炒几颗自己家母鸡下的蛋,这就是那时候大部分临县人家的过年伙食了。
但临县人过年的饭食中,有一道家家户户必有的菜—“凉菜”,堪称经典,叫我至今提起来仍忍不住口水连连。
就现在人的概念来说,凉菜是一个统称,意指所有凉拌的菜肴。但临县人的“凉菜”,就是具体的一道菜,当然,这道菜也是凉拌的。莜面开水和起,用擀面杖擀成类似切面条那样的圆形薄片,上蒸锅蒸
湫水河——流淌于干涸的吕梁山西隅的一脉活命水,悠悠然从生我养我的临县城下经过。她是淌进我心底的第一条河。虽然离别家乡近半个世纪,可她一直在我心田款款流淌。
湫水河,既无黄河气吞万里、波浪滔天之势,又无秦淮河隽秀娴静、波平浪细之韵。她从晋北黑茶山南麓启程,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白文、城庄、城关、岐道、三交等12乡镇,80个自然村,至碛口入黄河,全长122公里。一路上呼唤着,召引着,以包罗万物之宽广胸怀,将众多小溪细流,集汇于自身,遂成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
湫水河,辞书上无诠释,“湫”字倒有低洼水潭的含义,甚至可以藏龙,有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作证:“南有龙今在山湫”。其实,湫水河徒有虚名,晋西北实在太干旱了,湫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3.216立方米/秒,流量最小时只有0.01立方米/秒,哪里可以容得下龙?恐怕连大一点的鱼鳖也淹不住。
湫水河,朴实无华,庄重沉稳,不张扬,不炫耀,却一刻未停顿自己的脚步,总是不紧不慢、悠然自信、貌似柔软,内则刚强、机敏灵活、勇往直前。遇山阻路,不忧不虑,不惧不畏,或勇猛地冲破险岩陡壁,或机智地迂回绕道而行,或潜入地层,穿石岩,透砂砾,而后复出,又聚集起来,畅怀于宽阔坦荡的河床,发出由衷的浅笑
标签:
杂谈 |
标签:
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