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申奥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奥运功臣 |
何振梁对北京申奥的最大贡献
http://s13/bmiddle/001StAPuzy6OV3PvZms7c&690
文 / 程颢(@明清石)
快下班的时候,手机收到新闻推送的通知: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因病去世,享年86岁。
思绪瞬间回到13年的那个夏天,在莫斯科,北京申办奥运会代表团进行陈述,何振梁真诚地对他的同事,也是当天的评委们说道:“如果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能够授予北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后的北京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这个充满西方思维的句式,一下子抓住了评委们的心。随之而来的是众多评委的提问。据后来何老介绍,一看这么多人提问,就知道,北京有戏了。关心你,才会提问你。
而这样的陈述,在更遥远的1993年,何振梁作为当初的北京申奥陈述人同样做过。“所有的申办城市都同样有能力办好2000年奥运会。但是,如果这个荣誉授予北京,我们将竭尽全力,使奥林匹克理想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传播,并使奥林匹克主义的普遍性原则获得充分的体现。我们大家将因此共同达到新的奥林匹克地平线。”
历时8年,两次申办。北京在两次的申奥中得到成长,何老在两次的申奥中,变得更加从容。
2008年8月8日,作为特邀代表,何振梁出现在鸟巢的主席台。央视转播的画面,特意给出镜头,更多人看到了已经是两鬓白发的何振梁。
应该说,何振梁的国际化的工作经历,给北京申奥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不是我们有多么好,而是我们如何告诉别人,我们有多么的好。这份沟通方式,是当初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巨大障碍。说白了,我们不会讲故事。而这一点,恰恰是长期从事体育外交的何振梁的优势。关键时刻,他还和带上夫人梁丽娟,一起为北京奥运在世界奔走。
在北京奥运会开始前,一度传言的主火炬手名单中,何振梁赫然在列。他和刘翔、姚明、许海峰、何振梁、邓亚萍和李宁并称为六大“种子选手”。看得出,大家对他的推崇,到了一个无法复制的高度。
打开百度,关于何振梁去世的最新消息,已经被百度百科录入,整个页面已经设计为灰色。何老出生1929年,一生都是和体育相关。在体育外交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便是和萨马兰奇结成了忠实的朋友,并一度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副主席。这份无形的资产对中国在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萨马兰奇的眼中,“何振梁就像是我的一个兄弟”,在何振梁心中,萨马兰奇是一位亲密的朋友。
尽管在后来,何振梁和袁伟民之间存在所谓的恩怨,这些历史更是随着袁伟民的《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一书的出版,而公开化。袁伟民在书中直指何振梁“不听招呼,自作主张”令读者一震。
岁月是最好的镜子,他会照亮每个人与这个国家,这个世界和身边人的点点滴滴。至于那些历史的纠结和心思,早已为尘埃。
第一次申奥,何老夫妇空中旅程累计可环绕地球16圈,为提防频繁空中旅行带来的不测,老两口还立下了“遗嘱”。
第二次申奥,何老笑称自己是志愿者。为了让国外朋友更多地了解北京和中国,他们夫妇俩在5个多月里的时间里,69天在国外和飞机上,出访11次,走了20个国家和地区。
何老对自己说:“小车不倒只管推。”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北京拿到了奥运会举办权,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让人感慨的是,对何振梁来说,人生最繁忙的时候是在人生的60—80岁。这是很多人天伦之乐的时光,在何振梁看来,却是最为骄傲的生命时光。可谓是谦谦君子,奥运功臣。
如果人生可以浓缩的话,这便是何老的一生。
http://s7/mw690/001StAPuzy6ImGsSBXE56&690
http://s1/bmiddle/001StAPugy6EQgkpPVe2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