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今说】(11):古代诗词与数字(上)

(2011-07-12 08:49:38)
标签:

文化王安石

贾岛

苏轼

李白

元好问

秋瑾

王昌龄

唐寅

卢仝

陆游

李煜

李清照

古代诗人极其讲究炼词、用字,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皆为千古传说的练字佳话,可说是达到了为字拈断数须茎、字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尽管古代诗人这样审慎、精到、吝啬的用字,但在古诗里,仍少不了使用数字。当单调、枯燥的数字被文人雅士相中而融进诗句中时,便会使诗作妙趣横生,别具韵味。而诗句里一旦去掉这些数字,或以其它字词代之,便再也寻不到那股机趣、神趣、妙趣和雅趣。所以,数字入诗,自古而然。两者可谓默契相融,唇齿相依,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古代诗词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当数“一”字。对古诗中含有“一”字的诗句,信手就可以抓一大把。先说起句是“一”的:如宋.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唐.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李白的“一水牵愁万里长”;宋.张升的“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金.元好问的“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唐.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清.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再说在诗句中间带“一”字的。如唐.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唐寅的“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晁说之的“孰似少陵能叹息,一身牢落识乾坤”;宋.苏轼的“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凭生”;唐.卢同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宋.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王安石的“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唐.唐温如的“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宋.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曹雪芹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古代诗词中,另有一些汉字,虽不是数字,但也可以作“一”字使用,如唐.刘长卿有“古路无稀客,寒山独见君”;唐.杜甫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北宋.寇准有“峰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唐.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北周.庾信有“失羣寒鴈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这些诗中的单、独、孤等字,其实就是“一”的特殊之用,在诗中乃一人、一鹤、一船、一雁之意。

 

还有在诗句中连用两个以上“一”字的。如梁.萧绎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唐.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韦庄的“此去与师谁共列?一船明月一帆风”;唐.白居易的“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唐.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似两个“半”字,实在应算“一江”。元.贯云石的《夜雨》,更是两句连用四个“一”字:“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还有以“一”对应其它数字,形成对仗或递进关系的。先看以一对两。宋.王安石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陆游有“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唐.王昌龄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也有以一带三。唐.杜荀鹤有“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也有含一和四的。唐.吴象之有“一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更有以一对六。宋.陆严山有“一片冷裁潭底月,六弯斜卷陇头云”。另有以一对十。清.李文治有“一一代风骚多寄托,十分沉实见精神”。还有以一对千。唐.王维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更有以一对万的。明.周立有“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唐.王之涣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以下再说说含有“二”字的诗句。唐.孟云卿有“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杜牧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一例写春,后一例写秋。如前所述,古诗中也有以“两”、“双”等汉字,表示“二”这一数字的。如唐.李白的“两水爽明镜,双桥落彩虹”;梁.范云的“愿作双青鸟,共舒明镜前”;宋.戴复古的“白乌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芦苇花”;西晋.傅玄的“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南朝.宋鲍照的“两说穷舌端,五车摧笔锋”;唐.白居易的“手栽两松树,聊以当嘉宾”;宋.王安石的“山桃溪杏两三载,嫩蕊商量细细开”;唐.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说说含有“三”字的诗句。唐.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温庭筠有“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明.汤显祖有“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唐.卢纶有“三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唐.杜荀鹤有“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后魏.郦道元的《巴东渔人歌》则在四句诗里,连用了四个“三”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而宋.范成大也有同样的凄清愁苦:“请猿冷冷鸣玉箫,三声两声高树梢”。唐.李白写“三”的诗,情与境共美,意与象奇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而明.瞿祐写“三”的诗则让人垂涎欲滴:“结成晞日三危露,沁出流霞九酝浆”;宋.苏轼写“三”的诗则透出春的气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白居易的咏棋诗,则写到了一、二、三这三个数字:“晚酒一二杯,夜棋三数局”。(中、下篇待续

 

(朋友,请你看完文章后,记得在右下角点一下“顶”字,让你的更多朋友能够分享这篇文章,谢谢哦!)

 

 

http://s13/middle/6694ceb8ta8018a16205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