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王的演讲》:匠心独运的两处风暴描写

(2011-04-26 07:46:23)
标签:

国王的演讲

乔治六世

温莎公爵

希特勒

丘吉尔

汤姆霍伯

科林费斯

奥斯卡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在我们的历史里,我向每个家庭传达我的思想……大家团结一致……我们被迫卷入冲突,我们必须保护自己保护国家,如果你愿意,请拿出你的力量,我们必须坚强起来,抵抗敌人……”

全国上下、城市乡镇、贵族平民、男女老少,都在倾听国王的声音:“我们必须抵抗世界上缺乏道德没有人性的人,抗战到底。”

 

这是一个爱美人更爱江山的国王,他就是著名的大英帝国国王乔治六世;

这是一场有艺术更有激情的演讲!这就是乔治六世对希特勒宣战的演讲!

 

这是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1939年9月3日,由希特勒执政的德国政府冲破防线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向德国宣战,国王决定向国民发表演讲。“加油!”新任海军大臣丘吉尔鼓励国王;“我相信你!”王后莫琳深情亲吻了国王。此时此刻,乔治六世终于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镇静地走上演讲台:“任务很艰巨,也许前方一片黑暗……我们只能做我们认为对的,并向神喊出我们的呼声。如果大家都饱含信心,并能取得援助,我们就会胜利!”

 

这是国王的一次完美演讲:62年以后,这部由汤姆.霍伯执导,科林.费斯担纲主演的英国电影《国王的演讲》,在第35届多伦多电影节获得了最高荣誉观众选择大奖;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尽管美国主流媒体对影片男主角乔治六世在历史真实性方面有着巨大分歧,而且该片的故事性观赏性都不及另一部夺冠呼声很高的影片《黑天鹅》(该片仅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请参见我的影评《【黑天鹅】:奥斯卡影后演绎完美绝唱》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94ceb80100pxsg.html).但影片最终还是拿到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饰演乔治六世的男演员科林·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最佳戏剧片男主角。影片还获得金球奖、美国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和影视演员公会奖等多项提名和奖项。

 

严重结巴的乔治六世如何成就万众瞩目的即位演讲?

源于生活的演讲事件如何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http://s8/middle/6694ceb8ta75c5dbe15fb&690

 

也许,你可以从许多方面去解读,去诠释:

比如,你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乔治五世的大儿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因此,父亲乔治五世更喜欢二儿子艾伯特,而艾伯特也表现出对政治的敏感和关注,因此,温莎公爵的退位和艾伯特的即位都是水到渠成,势在必然;

也许,你还可以从战争的角度去诠释:英国人迫在眉睫地需要一个领导他们反抗侵略的统帅,这个统帅就是新上任的乔治六世,他的战争演讲其实也就是他的即位宣言;

也许,你还可以从国王的“平民意识”的角度去解读:只有国王把自己摆在了病人的角度,这时候,来自民间的医生才真正平等地成为国王的私人医生,而这位医生也才能真正平等地给自己的病人施行医生应该施行的所有手术和治疗;

也许,你还可以从“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的角度去诠释:约克公爵夫人也就是后来的莫琳王后看着丈夫被无能的医生捉弄,坚决地废弃了王室配备的宫廷御医,并给他找来了挂着医生头衔其实是一位演讲艺术家的莱昂纳尔·罗格先生。而正是这位莱昂纳尔.罗格先生的出场,才成就了这段“国王的演讲”的佳话。

 

现在,我们终于要说到这两位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了。电影中的乔治六世由老戏骨科林·费斯扮演,他的精湛演出令乔治六世这个形象熠熠生辉。在公众面前,他对演讲的畏惧和沮丧情绪表露无余;在医生面前,他又很容易因为自尊心受挫而变得粗鲁狂暴;在父亲和哥哥面前,他又带有一丝明显的谦卑、怯懦的神色;而当他和妻女在一起时,那种浓浓的父爱亲情跟普通人无异,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可以卸下作为王室成员身上的重担。科林·费斯把角色这些不同情境下的状态表现得极为精准到位,把乔治六世心理转变的过程演绎得层次分明,一个小小的眼神和动作,都能传达出角色丰富的内心情感。虽然在银幕上扮演英国绅士是科林·费斯的长项,但此次对乔治六世的塑造依然堪称经典,尤其是他对乔治六世种种口吃状态的模仿令人拍案叫绝,让人完全忘了是科林·费斯在扮演这个角色,而是乔治六世真的站在了观众的面前。因而,本届奥斯卡影帝除他不作第二人想!

 

由杰弗里·拉什扮演的罗格医生在影片中被设计成促成国王生理和心理转变的关键人物,因而角色也难免向“高大全”的方向靠拢。他有着不拘一格的医术、敏锐的洞察力、循循善诱的交流能力以及自尊的品格,从一开始,他就对约克公爵也就是后来的国王不卑不亢,坚持以平等的身份对话,绝不屈从于国王的个人喜好,最终得到了国王完全的信任,成为了可以交心的好友。接着,影片把他进一步拔高,当国王在自己能否挑起国家重担产生回避和不自信的情绪时,他用犀利的言行直接戳破国王不敢挑明的这些心理犹疑,让国王能够真正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并放下重担轻松上阵。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成就了乔治六世。杰弗里·拉什把角色的睿智老道、胸有成竹、举重若轻的情态,挥洒自如地演绎了出来。同时也表现出了角色的其他不同侧面,例如有舞台梦却不是个好演员,在孩子面前是个可爱的好父亲,面对国王毫不胆怯对妻子知道真相后的反应却有一丝羞怯,都使得角色更为丰满。

 

如果说,影片中两位大牌演员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那么,影片中的两处情节运用更是匠心独运。

 

第一处匠心独运的情节描写叫做“录音风暴”。那是影片开始,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二儿子,被父王要求在伦敦温布利的大英帝国展览会上致闭幕词。场内外静静等待着艾伯特的初次亮相。可是,广播里只听得艾伯特的结巴声“……我……有事宣布……,……我承诺……”二十秒吐不出一个词。  几年过去了,艾伯特口吃依旧,,妻子莫琳外出找到语言治疗师为丈夫治病。医生要求王子直呼其名莱昂纳尔,并且称呼艾伯特为博迪,使王子紧张的气氛趋于融合;医生的问题似乎和口吃无关:“最初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想谈论私人问题,别惹我!”在艾伯特突然暴怒背后,医生明白,对方定有深深的创痛,这才是导致严重口吃的关键。医生的话语神情似乎蕴含无形的力量,艾伯特平静了下来:您能治好我么?当然。医生从容而有信心,但他却要艾伯特念一段话。捧起书,艾伯特依然念不出声。正想扔书,医生坚持让艾伯特戴上耳机,准备录音。 

耳机里传来的是交响乐,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听着那震撼人心的音乐,艾伯特终于拿起书来,嘴唇动了起来。可是没几下,公爵就摘下耳机,并大发雷霆:蠢死了……这个不适合我!……再见。 一气之下,艾伯特拂袖而去 。

1934年圣诞临近,父王要艾伯特对全国进行广播演讲。艾伯特愁云惨雾,自己厌恶当什么国王,自己也不可能念得了这个。可父王渴望:法西斯已剑拔弩张觊觎邻国,国家、家庭都要靠你来支持。趁我还在,你必须做好!可艾伯特念不出声。父王大失所望。  正沮丧的艾伯特突然想起那天离开时医生坚持让自己带回的录音唱片。莫扎特激越的音乐中,传来一个男人坚毅流畅的声音:“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当思想放松,放开胸怀,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更为灵敏,让我们更为勇敢!”这是自己的声音吗?!艾伯特终于心甘情愿重回诊所,继续口吃的诊治。

 

这声音,振聋发聩,这声音,惊世骇俗!这声音,像在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克公爵面前打开了一扇心窗,让他有了在公众面前说话的勇气,有了在世界各国政要面前表达的欲望和技巧;这一场“录音风暴”,来去有日,让艾伯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天生结巴,自己只是心里障碍;同时,这声音也巧妙地传达出“录音风暴”这一情节处理对刻画人物性格、推进主体人物关系转变和推动故事进程所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62年以后,这声音终于引领着乔治六世走上了星光闪耀的奥斯卡领奖台!

 

另一处匠心独运的情节描写叫做“椅子风暴”。继承王位的仪式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国王史无前例地请莱昂纳尔·罗格先生在王室成员的包厢里就座。要练习演讲了,国王又紧张起来。医生告知,自己也常演讲并受欢迎,因为在世界卷入残酷的战争之际,“那些穷困潦倒的人需要精神力量去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有力量的声音。而你能做的比我更多。”可是国王依然不自信:自己的结巴会让民众失望。“克服它,相信我。”此时,国王内心犹如波翻浪涌,心潮难平。

……还在内心搏斗的国王突然看见医生若无其事地坐在象征王权的椅子上,便大发雷霆,坚决要医生离座。医生依然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不就一张椅子么?……不,国王胀红了脸滔滔不绝起来,这是记载着历史记载着王权记载着高贵记载着荣耀的椅子!“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因为我是国王!我有这权利!”医生非但不生气,反而站起来,接上话茬:“……而且是个勇敢的人,我知道,你还是个好国王。”原来医生是在激将国王。就在这神奇的一瞬间,国王的口吃仿佛痊愈了。时间到了。播音室里只有了国王和医生,罗格,我必须说谢谢你。不用。一个会心的眼神,让国王充满信心。忘记一切!集中精力!灯亮了。国王终于发出了声音!

 

这声音,振聋发聩,这声音,惊世骇俗!这声音,像在刚刚即位的艾伯特心里打开了一扇通向整个世界的心窗,让他像巨人般挺立在来犯的强敌面前;这声音,也表达出一个年轻的国王捍卫国家尊严捍卫国民安宁的坚强决心!这一场“椅子风暴”,来去匆匆,但它在影片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迅即摧毁了纠结在国王心里的“非平民意识”,让艾伯特清醒地认识到,这里没有国王和平民,只有医生和病人;因而,这才能让那个来自民间的演讲艺术家能够平等地站在自己面前,并指导着他这一次以及今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演讲。62年以后,这声音终于引领着乔治六世走上了星光闪耀的奥斯卡领奖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