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今说】⑤:古代诗人咏“节令”(上)

(2011-01-21 08:59:10)
标签:

春节

除夕

屈原

秦始皇

春神

椒柏酒

屠苏酒

元宵节

舞狮

社日

寒食

清明

杂谈

          http://s12/middle/6694ceb8t9a2dc3f6da25&690

 

节令,是某个节气的气候和物候,也是节气和时令的概称。我国的岁时节令,既有源于特殊日期的节日,如正月初一的春节、农历腊月三十的除夕;也有始于生产生活习俗的节日,如农事、祭祀、社群娱乐、宗教活动等;还有源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节日,如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端午节。所有的岁时节令,都包含了节日的准备、节日的习俗和节日庆典礼仪三部分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景象。

 

正月是每年的第一个月,现在习惯把正月的“正”读作平声,据载是秦时为了避始皇嬴政的名讳而改。正月初一称为“正日”、“元日”、“旦正”、“正朔”,标志着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北宋王安石有《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形容初生的太阳照亮大地时的景象,一如红日跃出地平线的“旦”字。诗歌借“元日”这一节令,反映了初登相位的作者,对革除旧制实行新政的坚定信念和迎接新春到来的愉悦心情。

 

新正”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清.叶燮有《迎春》诗:“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诗歌咏写在传统节日春节时,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队如龙、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迎接“春神”的盛况,充溢着对新春莅临的无限喜悦。“新正”一交子时或新年初一大清早,开门就要放炮竹,以驱除邪恶晦气,营造欢乐气氛。唐.来鹄《早春》诗云:“新年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宋.范成大也有《爆竹行》的诗:“当阶级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

 

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大节日,一贯注重口腹宴乐的中国人,除夕夜要吃团圆饭,且有吃有喝。古人以为饮椒柏酒、屠苏酒,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以祈祷长寿而无病痛。北周.庾信有《正旦蒙赵王赉酒诗》,说的是饮椒柏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唐.方干《元日》诗,说的则是饮屠苏酒:“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花斑。”明.陶宗仪《庚辰》诗:“屠苏循故事,殿饮老年人”。与前述方干诗一样,说的都是饮屠苏酒要由幼及长。

 

过完春节,自正月十三、十四开始,到十七、十八才结束的则是元宵节,这才是引得老幼竟观、填街塞巷的全民“狂欢节”。元宵之夜张灯,在南北朝已成定制,到唐代更为盛行。唐.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崔湜《上元夜六首》诗其一写道:“神灯佛火百轮张,刻画图形七宝装,影里如开金口说,空中似放玉毫光”;又一首云:“雨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元宵的娱乐活动之一是舞狮,汉族的这种传统舞蹈形式,可能起源于上古时代原始先民们的“百兽之舞”,到唐宋时代已很盛行。唐.白居易《西凉伎》一诗中说:“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


 立春后,农历的二月中有一个历史最悠久,在民间也最为流行的节日,即,是专门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唐.王驾有《社日》诗:“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与宋.梅尧臣的《春社》诗:“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均可当做古代社日盛况的生动写照。

 

社日一过,“万物竞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到了农历三月、阳历四月五日,便有了一个“清明节”。清明的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据说是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公子重耳患难与共的忠臣介子推而设的。唐.曹松有《日题杜鹃花》诗:“一朵又一朵,总开寒食日。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南宋.林和靖则有《山中寒食》诗:“有客初尝寒具罢,据梧慷复散幽绖”。

 

寒食清明,人们祭祀故人,慎终追远,心境也随之迷离、忧伤起来,就像这春日小雨纷纷扬扬、淅淅沥沥。唐.杜牧那首著名的《清明》诗,描写了在清明细雨这一典型环境中,路上行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过后,天朗气清,万物竞春,人们纷纷趁这大好春光,出外郊游、踏春。南宋.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宋.周必大的“修楔归来却踏青,临流谋野两关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明媚艳丽,踏青时游人如织的热闹情景。(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