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EAP市场危机四伏

(2016-11-21 10:37:23)
标签:

心理

教育

健康

文化

纵观国内的EAP市场,看似繁荣,其实危机四伏,很多EAP机构实际运营艰难,收益不高,据我10年的国内EAP运营经验来看,主要有4个问题:


一、企业舍不得给员工花钱:

今年,很多HRD都面临“裁员”、“降薪”解决企业的负担的问题,很多岗位能老员工干的工作,逐渐被能够胜任的职场新人取代。很多企业面临着要减员和减薪来增加企业收益的情况,企业内也是负面情绪满天飞。而此刻,仍旧有很多企业,对于内部发生的各类冲突,缺乏干预技巧,并且连廉价的企业EAP项目,都拒绝采购。据HR行业知情人士表露,对于一些高速发展的企业,领导看中的是产品收益,而不是“人”的价值。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以人为本的“EAP”项目中不相容的部分。

二、贪官太多:
招标网站上,很多项目的招标,按照竞标老手的说法,不是内定好的不招标。只要是国内的大型国企,都有猫腻。而且你只要看是哪些单位经常中标,就不用去参加了。
1、有个电力南北方中心的招标项目,招标之前声称,南北中心不会由一家单位独揽,目的就是为了反腐。结果招标结束后,是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该电力系统南京的招标现场也是,最终中标者价高者得。圈内众所周知,北京一家EAP公司,在国内大型国企独占鳌头,风生水起,不正当竞争令人气馁。而大型国企,顶风而上。
2、最近一场中石化的招标项目,听业内同行说,这家北京的EAP公司正好在2-3个月左右的时候增资到500万,资金没有完全到位。为何增资呢,因为公司得到消息,这个竞标项目的分数要达到500万注册资金可以拿到5分,而增资的天数正好要满一定的天数才能有效,这家公司增资的时间刚好对的上。奇怪的是,石化很多招标项目都似乎是给这家单位量身定制的。
  • 同行们知道,国企的项目做不得了。去了也是陪标。即使去之前对方如何忽悠,也是自己打自己的嘴。
  • 做标书真的很辛苦,所有的标书认真装订,几个晚上不眠不休。项目组的人员夜以继日。然后再陪我们内定的单位演一场戏,连个演员的津贴都没有。
  • 中科院还做EAP项目的培训。不如改作如何和国企拉关系的培训吧!
  • 听北京的其他同行抱怨说,没有天理,越是石化、电力、电信这系列的单位,你只要看到“姓易”的公司去了,自己就没戏了。那些领导似乎一点都不知道避嫌似的。好像这么一家公司的消化量无限大似的,几百万的生意都给一家做,疯了似的不避嫌。
三、项目成本高,收益低:

最近去一家国企谈生意,这家国企好,很正规,一看就没有猫腻。虽然我们没有拿到案子,但是心服口服。那家成功的EAP单位已经许久没有在市场上露脸了,估计也是对竞标项目冷了心。早年也是一家有规格和规模的机构。为了能够拿到项目,他们铁了心,把项目收益降到最低,这个出乎我的意料。我只是担心后续的运营是否能够保证质量,其他的想法没有。。。

为那些拿不到案子,兢兢业业为EAP事业奋斗的EAP机构们,不惜低收益豁出去做EAP项目的机构们,深深地鞠上一躬。你们辛苦了!请继续努力和加油!你们吃不饱,长不大,是因为你们胆子小,但我认为,做好本分足以。这个市场,终归有大家的一亩田。

四、EAP机构人员流动率高:

国内大多EAP机构,项目少,收益低。项目多的机构,你用脚趾想想,因为关系拿到的项目,钱总是要出去的,当然不会进到员工的口袋。EAP项目人员因为项目本身的要求高,所以,团队需要养,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员工需要适应和成长。如果项目的收益养不起团队,就会造成因发展问题而流动。很多有才华的EAP项目专员,最终去了人才测评公司和猎头公司。

虽然政府一再提倡EAP,提倡员工心理援助,但最终受益者,是那些跟着政策走,顺便捞金的决策者。EAP项目在国内的发展,其实依赖的是那些真正有意识要“以人为本”的企业们,一个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好,一个是公平的选择供应商没有猫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