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失的文化自信

(2010-05-21 13:19:01)
标签:

杂谈

缺失的文化自信

 

顾斌对中国文学的几句评价,在中国文学界引起热议,真真切切的热议,上到作协高官,评论界的大腕,小到普通的作者,甚至读者、网友都在议论、辩论,而且经久不衰,至今风波未平。在鲁院的讲堂上,就听到好几个大师提到此事。前天,在鲁院的一次沙龙上,又有人提到此事,而且争论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我孤陋寡闻,真还不知此事的始末,查了一下,原来辩论已是持续了四年之久,网上挂着的相关网页有504篇之多,还有新的文章正在出炉(我这篇也算是)。

文章的内容当然各不相同了,既然是辩论,免不了正方反方的,双方势均力敌,PK才能持续,如果有一方早早地投了白毛巾,辩论就无法持续的。

正方被挠到了痒处,挟着一贯对文坛和文学体制的不满,力挺顾斌,借顾斌的话发牢骚,向当下的中国文学开炮,说批评的很到位,说中国当代文学就是一堆垃圾。反方被踩到痛处,像是被揪了辫子,踏了尾巴,尖叫的同时,口出粗话,说顾斌根本不了解中国当代文学,说是胡扯,是盲人摸象。

反方甚至说,顾斌的言论有干涉中国文学创作“内政”之嫌,是西方式偏见,不仅伤害中国作家的自尊,也很伤害整个中国人的感情。正方甚至说,不接受顾斌观点就是缺乏自我批评的精神,不敢正视自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双方都上升的够高的。

顾斌何许人也,竟搅得中国文学界四年时间不得安生。原来也就是个普通的德国老头,一个粗知中国文学的汉学家而已。他并不主宰整个世界的文学命运,并不主宰中国文学的命运。中国人如此在乎他的几句话,真叫人有些想不到、想不通。

争论双方的言辞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争论本身。一个普通的外国人的一番话,我们看得太重要了,这种看重,其实是中国文学急于要得到西方认可的一种心理表征,是我们缺乏文学自信、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我们的电影电视跟着西方走,文学艺术跟着西方走,甚至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都跟着西方走,也是因为缺乏文化自信。

这种不自信不仅表现在文学和文化领域,还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要盲目地与德国、日本比JDP(农村人不解,以为是鸡的屁),我们的产品要贴上西方的商标,要得到西方的认证;我们的政策要得到西方的认可;我们的国防实力排名要得到西方的认定。西方几乎就成了上帝。

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有些唯西方的观念是不得已而为之,还算情有可原,最可怕的是在文化领域,这种对西方的神话,是我们自愿自觉的。被迫的是奴隶,还有内在的尊严,还有内在的反抗;自愿地为奴,就放弃了尊严,放弃了反抗,这才最可悲可叹。

一个西方老头的几句话,对也好,错也罢,我们何必如此在意呢。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该由我们自己的大众认可,我们为什么非要得到西方的认可呢?

我们的学者教授也试着损损西方文学,看他们会不会理睬。我想夸赞也好,批评也罢(其实几乎全是夸赞),西方绝对不会如此重视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而我们,却没有了。

一个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的文学,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的。一个连起码的文化自信都没有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领导世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