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制英语--另一种国民自卑

(2013-10-22 20:5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雨、杂文

文/倾_心雨

    一直以来有太多人高呼现有的高考制度:“扼杀青少年生命、泯灭创造力、抑制天性”。这一次高考改革真的来了,各地首刀剑指“英语”你真的高兴吗?难道“英语”就是高考制度的毒瘤?没了英语就真的能够改变当下小初高中学生的命运?答案一定是:否。

    突然想到了上学时经常听同学说的俗语“我是中国人,不懂外国语。英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足以见得,英语无论它走进国人课堂至今多少年,在大众心理依然具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是的,让原本说汉语的人学习英语的确很过分。既没有语言环境,又不符合生理需求。虽然就当下而言全球范围内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但如果我们想要和世界接轨,想要走出国门,用的最多的除了汉语就是英语。

    而且,一直以来大多数国人都有一个伟大的习惯。那就是,喜欢洋货、更有甚者非洋货不穿。咖啡机中国制造,可是看了俩个小时说明书除了汉语其他各国语言有27种,不懂英语愣是修不了;最好的IT技术、高新科技产品,也统统来自国外。面对着一连串的蝌蚪文。请问,不学英语我们该怎样了解这个世界?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说汉语。一旦遇到不懂汉语,但懂英语的人又该怎么办?

    我们不能一方面说要让孩子放眼世界,走出国门学习新技术、全面了解世界。抱着洋香水、玩儿着苹果、穿着洋货、开着洋车,玩儿命抢绿卡、想尽办法去国外生子。一方面又说,英语无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打压限制英语折射了另一种国民自卑。

    不可否认,英语在高考中的确占了很大的记忆和背诵篇幅。限制英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下应试学生死记硬背的局面。但是,那些语文课本后面的熟读并背诵、化学方程式以及演变、数学公式定理、历史政治中的各种年限和事件、地理中的世界版图和祖国版图、气候洋流……等等等等。这一切,都应该比英语所占的记忆篇幅大更多。那么请问,限制英语就真的能解决学生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的现状吗?就真的能够释放孩子的天性吗?

    高考。应该是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平台。紧靠打压限制英语是远远不够的。但无论怎样,能够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就已经实现了突破。只是,英语真的改被限制,甚至取缔吗?不懂英语,我们又该怎样用数字和公式走出国门了解世界呢?国外的报道和专业材料又该怎样用汉语直译呢?又怎样确保汉语可以永远被广泛使用呢?

     有句话叫“居安思危”别让一时的汉语热弄晕了头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