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版梁山好汉折射价值观扭曲

(2013-05-25 12:15:32)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雨、杂文
文/心雨

    十几岁本是安坐校园用心读书的年龄,但据媒体报道有这么7位少年成友结朋,欲背井离乡誓干伟业。并立下帮规,专抢学生。然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因为看到有些同学不上学外出打工挣到很多钱,吃香的喝辣的,穿衣时尚,所致。在为孩子叹息之时,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现代版梁山好汉硬生生的折射了当下时代价值观的扭曲。如何修正?如何尽量避免?这才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六七十年代我们坚信只要实干就能够走向繁荣,八九十年代我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改变世界,而现在却不得不惊叹一钱一权遮百丑。难道是市场经济时代错了?还是那些淳朴、实干,行不通了?都不是。其实这背后隐藏着诸多矛盾。
 
    首先便是实用型人才和知识型人才的矛盾。众所周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但同样也离不开一线人员的勤劳。但是技术革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人帮助没有人理睬没有人付钱,而且还得给钱和经历无数考试,能不能挺得住靠的是信念和毅力。有成果了人尽皆知鲜花掌声,没成果这辈子都将碌碌无为。但一线工作人员可以干完活马上见到成果,而且收入也是马上就可以看到的。所以上学期间的孩子持币数量,远远不及早早就工作的孩子,失落感可想而知。

    其次是贴补家用和继续求学之间的矛盾。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且一般都是农民工安全和各种保障相对较差,很多时候根本不够孩子的学费,因此很多品学兼优的孩子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家庭重担。既要照顾留守的弟弟妹妹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要刻苦学习努力改变命运考出去。他们的求学是艰苦的,哪怕最微小的风吹草动都会面临辍学的危险。加上受到很同学辍学外出打工见到现钱之后(毕竟打工是按月或按天发工资),加上前途未卜之后,学习的意义往往会被淡化。其实不妨在政策和执行上多向这些孩子做出垂直性倾斜,至少支撑他们读完大学。

    再次是广告、传媒、影视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一些广告和影视剧,为了吸引眼球,为了营造出鸡窝飞凤凰和屌丝逆袭的传奇式伟大效果。往往会着重描绘主人公之前是如何如何的落魄,以及最后是如何如何的有钱。成功之后让人感觉无比的帅气和牛13,但就是忽略其中的奋斗和拼搏。但在现实生活中,奋斗和拼搏可是重头戏,而且还是马拉松。加上很多无良的推手,在把奇葩人士弄火之后只告诉大众他们怎么享受,怎么有钱,从来不说血泪。这哪里是推手,简直就是毁灭现代人价值观的杀手。三人成虎的道理谁都懂,当满世界都这么渲染时。别说孩子,就连成年人的心里,都会认为只要有钱,怎么有钱的无所谓。
   
    最后是追梦和应付考试之间的矛盾。十几岁正是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年纪,也是理想启蒙的年纪。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喜欢写作,喜欢播音,喜欢朗诵,喜欢钢琴、喜欢跳舞。但却即将面临中高考,或者文化课知识没有那么理想。因此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压抑自己的喜好,先拼命地把文化课补起来、学好。除此之外,所有的事情都被称作“不务正业”,而且得不到支持学不了想学的东西。做不了想做的事,在长期压抑和逼迫之下,那些辍学、弑父、弑母,的现象也就不再是偶然了。

    因此现代版梁山好汉绝不会是个例,未来还会有各种版本的好汉、浪子……上演。想要在最大程度避免就要解决如上的诸多矛盾。这远远不是仅仅叫骂两声“现代教育者失败,现代教育无脑”,就能解决的。需要多方相关人员坐下来一起着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即可以追逐理想、发挥最大价值,又能长期读书学好文化课的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