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雨
1月23日的地震当时正在一楼一家饭店吃饭,所以毫无察觉。在沈阳生活二十多年,今天算是第一次体会地震。虽然震中不是沈阳,但着实受惊。在那几秒钟,想到了很多。
朋友今早打来电话问我关于四川雅安地震没想到写点什么么?这么多天,母亲也一直问我为什么不写。说实话,作为一个网站编辑,倍感无力。因为不懂也从未经历过任何抗震救灾,所以对于救援知识一窍不通。既不能奔赴现场营救,也没有万贯家财捐向灾区。只能在微博和说说里转发大号发出来的求救信息,只能呼吁把博客变成灰色为逝者默哀【因为生者需要希望,所以博客颜色恢复了】。17点11分刚刚把想到的主题变成文章,就发觉自己在摇晃。往窗台方向望去,花盆在颤抖。抬头看天棚,吊灯在摇晃。地震了,我心想。
没有躲、没有跑,看了看同事,安静地打开微博。敲下了如下几个字:“沈阳地震了?求证实。” 突然发觉,自己长大了。面临突发事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又哭又闹,面临未知情况竟然空前地镇定。没有打电话、没有短信,而是选择微博。的确,微博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用的。事后才知道,当时在家的母亲正在打电话,根本打不通。
在10分钟之后接到了妈妈的电话“怎么样?刚才地震了?”我说:“嗯,我没事。你呢?”“没事”到家之后母亲说,当时房子响了,床都在晃。第一时间,母亲关掉了电视、切断了电源。在庆幸家人平安的同时,也庆幸大家的本能反应都是正确的。同时更加确定了呼吁“抗震救灾从平时做起(应急反应机制隶属关系,以及线上线下联动建设)”的必要。
之后再翻微博,朋友传来慰问消息。以及确定地震的消息,震中不是沈阳。此时才有时间去思考,于是确定了三件事:1.好好爱家人;2.好好恋爱,然后结婚;3.努力奋斗,尽快搬家。
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地震,虽然震中不是沈阳。也许是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和亲历吧,总之能感觉到恐惧。那份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以及那份对于生命的感怀。
23岁,有责任保护家人。23岁,有义务履行责任。23岁,不再是小孩!
愿所有人一切安好,天佑中华!
相关资料:

本图源自:百度百科

本图源自: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腾讯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