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害,少年偷钱杀人造假象
文/心雨
据华商网-华商报报道,子长县寺湾村乡某村一13岁少年在家中偷钱被奶奶发现后,遂将其掐死并制造假象。试图蒙混过关。警方破案时,众人咋舌许久。究其原因,竟与家庭溺爱有关。据其邻居透露,该少年在家是老幺(家里最小的孩子),放假时除了玩耍就是在附近网吧上网,父母比较溺爱。警方找到该少年时,其正打算偷抢香烟。
很显然这又是一起因溺爱而引发的悲剧。据了解,该少年在作案后表现出了令人恐怖的镇定。试问是什么能让这样一个13岁的少年如此镇定?很显然,在他的心里生命、责任,和丢在垃圾箱里的垃圾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这又让我们回到了教育是育人还是传道的问题上来。我们祖国的花朵,已经到了对生命麻木不仁的程度了。很显然,我们一向看重的课本知识是无法让他们了解生命与责任的价值的。一个人连生命都不懂,责任都不顾,那么学习好了课本知识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是一个装满课本知识的,冰冷机器。他连人都算不上,又怎么能靠脑子里的知识来为社会做贡献呢?所以,那些“唯分数至上”的家长与老师们,请不要一味地继续溺爱孩子了。学习成绩很高,情商不高不懂得责任与生命的孩子一样是个废人。等到他们被剥夺人身自由的时候,他们把刀伸向你们的时候再来醒悟就真的晚了。
马加爵、药家鑫案的发生难道不令我们警醒吗?一起又一起的学生杀人事件难道不是对教育的讽刺与嘲笑吗?家庭教育不是对孩子好,顺着孩子就可以的。犯了错误,该说的时候就必须要说。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分数高,就要什么买什么的家长。其实,这在原则上就已经错了。孩子学习的分数是自己的,与买东西构不成任何联系。况且不是学习好就一定有出息,比尔盖茨大学没念完、郑渊洁小学没毕业,难道他们就不成功吗?很显然,不是的。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以及后期写的书,不正是靠着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观与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书写的吗?他也正是靠着这些而出名的。所以,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不能放纵、娇纵孩子。
溺爱是把双刃剑,放纵孩子的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伤害。我们可以适当的奖励孩子,但绝不能要什么买什么。我们可以爱护孩子但绝不能纵容他的缺点与任性。我们甚至可以保护孩子,但绝不能让其是非不分。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道德的,社会这个大家长不会允许你的孩子犯错误(犯罪),不管你以前是否教过。据孩子透露,其造假象的行为是在模仿影视剧。同时在此强烈呼吁,影视界可否拍一些助人为乐的片子取代“古惑仔”一类的片子?古惑仔不是时尚与前卫,流氓情结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宣泄。请不要玷污孩子们的眼睛,用影视剧玷污这个世界。要知道荧幕前还有一帮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健全的孩子们,不要玷污了他们的心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