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子叛逆,必有“道理”

(2011-07-15 13:51: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雨、杂文

■文/倾_心雨

 

 

    随着房贷、升学、交通,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此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抱怨孩子叛逆与孤僻。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因果关系,然而在当事人的脑子里则大多形成了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题。

 

    如果没有付出,就别来和我谈亲情

 

    湖南湘潭,14岁的谢强(化名)半年离家出走六次,宁可睡街头吃烂水果也不愿回家和父母居住,现在只想回老家和父母居住。这样冰冷的话语从年仅14岁的孩子嘴里说出,旁人听了心里都有一阵寒意升起,可想而知他的亲生父母听到之后会是何种感受。

 

    然而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到处都是。昆明一位13岁的男孩半年离家出走30次,后被人利用犯罪。“如果没有付出,就别来和我谈亲情”孩子们用行动对父母说出了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湖南湘潭的谢强,直到10岁才能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和父母居住没有感情,离开了爷爷奶奶的关爱,在就爱还要听父母管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不离家出走,实属奇怪。

 

    想要管教?你有那个感情基础吗?

 

    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孩子到什么时候都会听我的。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荒谬的想法。如果你们没有那个感情基础,还要一味的呵斥与责骂。那么在孩子的眼里你就是一位大独裁者,和希特勒没有什么区别。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从心里对你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反感与厌恶。孩子就会像民众打倒希特勒一样,想要把你“打倒”。如果孩子的叛逆做不到使你柔和,那么他们只有一个选择——离家出走。

 

    其实他们不是要远离你,而是要远离这个没有情感只有责骂的地方。孩子不是玩具,他们也需要平等的对待,如果你给不了他关爱和尊重。那么就请默默地在一旁观望吧。毕竟期待与付出是相互的,天底下没有不用付出的事情。何况他还是个孩子,不是嘛。

 

    关于成长,学校只是一个督导

 

    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他能起的作用只能是引导和督促。毕竟学校里一个老师要看好几十个孩子,而不是只看你家的一个孩子。老师说的话也不具有针对性,这样完全不可能找出你孩子的所有缺点。正所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只有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也只有父母可以最全面的知道孩子的缺点与不足。

 

    扔掉面具,永远不做希特勒

 

    诚然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的时候是必须要严厉些,但我们没必要做希特勒。有位专家说得好,教育是鼓励出来的。做为家长我们需要用一种孩子们可以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着它的两面性,任何一个人都有着他优于常人的东西。我们要勤于鼓励,多多挖掘它的优点,让孩子一点一点的树立自信。同时通过小游戏等,让自己与孩子之间树立一些信任。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么这样快乐的教育方式,想必没有哪个孩子是讨厌的。

 

    事情有果必有因,孩子不是生来就会叛逆的。一颗冰冷的心背后一定有着无以言表的伤痛与脆弱的灵魂。那么做为家长,我们为什么不能多陪在孩子的身边呢?哪怕每天那么几分钟,几秒钟。也远比把孩子扔给别人要好。只有我们多陪在他们的身边,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心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