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和附中的故事 真诚教书,勤勉育人—— 盖英俊老师

(2010-12-22 21:07:46)
标签:

杂谈

 我和附中的故事 

 真诚教书,勤勉育人—— 盖英俊老师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转眼之间,我到附中工作已逾十年,回首过去已小有 “沧桑”之感。若按30年工龄计算,我已走过三分之一,可谓“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放眼未来,犹有可欢”。现将十年点滴感受连缀成文,与同人共勉。所言不周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生活上入乡随俗,张弛有度

   我毕业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地道的东北人。当我跨越三山五岳来到广州时,一股浊浪热流扑面而来,夏溽冬湿的特殊气候给我的感受刻骨铭心。我曾经患过严重的皮肤过敏症。但不足一年,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天气、饮食,着装以及生活节奏。与北方苦寒风沙枯索的自然环境相比,这里显然更宜居。我校海纳而来的众多老师不乏外省人,他们早已与我一样“将他乡作故乡”,乐不思蜀,在此落地生根了。

   作息节奏的加快也是我初来乍到时的强烈感受。工作不同于读书时代,大学生活比较自由,工作后要受制于工作安排和学校纪律。我校许多工作的时效性很强,对于既担任班主任又任教多个教学班的年轻老师而言,常常会感到时间、精力左支右绌,而眼前的事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保证如期完成工作,要计划在心,胸有成竹。工作时既不要忙乱,也不要盲目,要有条不紊地将一桩桩一件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排好,然后依次完成,同时还要养成不拖拉的好习惯。每个周末也要给自己留点空间进行休息与调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说的正是张弛有度的生活技巧。

工作中先拙后巧,勤勉化成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说的是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我们做工作,首先不要考虑如何取巧、省事,最好从“笨”字做起,先慢后快,忧劳在前,逸乐在后。比如班主任工作,若是起始年级,第一个月要建立班委会,要制定班规班纪,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与特点。班级常规管理,也要遵循先琐碎后系统的顺序。只有把头开好了,将程序理顺了,班级工作上轨道了,才可以考虑下一步——优化一些规则,权变一些条例,调换一些班委,甚至可以尝试干部轮值等等。千万不可以为图省事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干部号召“自化自正”;也不可以一暴十寒,凭着初为人师的三分钟热度,凡事亲历亲为,坚持一到两个月。这样下来的结果是教师对学生一知半解,班级管理半途而废,班级建设一盘散沙,不成体统;或者貌似风平浪静,内里危机重重。这就是基础没打好,班级这座“大厦”不能牢固。因此,工作之初首先要做到“勤”,勤于下班,勤于认人(学生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他们是不断成长的),勤于班务,勤于引导,勤于调整,这样才能将集体凝聚起来,才能达到建成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条件——班主任有影响力,班干部有执行力,同学们有向心力。当然,班级建设与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学生的身心、思想、认识、感情等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班主任需要有信息联络员,需要有了解学生的途径(生活札记、周记),需要精心组织开展班会。班会的主题与形式同样重要,一堂好的班课,要让学生有感而发,真诚表达,并能留下深刻记忆。开展得好,一次课胜过十次批评教育;开展不好,不但浪费时间,还有可能后患无穷。因此,勤于思考,勤于忧患更是“勤勉”二字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学上夯实基础,博采众长

    教学工作是我们事业的主战场,每日都进行着常规战,或有遗憾是常有的结局,若想做到百战不殆,须知己知彼——了解自己,掌握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在教学阵地上游刃有余,将工作由苦转化为乐。

(一)乐教善教,真诚主动。

    三尺讲台,教师是主角,肩头自然也就有了授业解惑的责任。为师者首先要有一颗乐教的真诚之心,只有乐教,才能乐学。我常常想,为师的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并从彼处获得共鸣,至于能得到学生的启发与纠正更是意外之喜了。我校学生大多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喜欢钻研,他们秉持公心,怀揣善意,充满期待的迎接每一节课,老师回馈的自然是知识与智慧。因此,好的课堂更多时候呈现出一种互动式问答或群体式交流的状态,四十分钟的“渔歌互答”与教学相长的快乐,应该是我们短暂教育生命的源头活水吧!除了一颗热情的心,教师还要“善教”。观察学生的眼神,读懂他们的疑惑;批阅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的不足;从课堂发言的举手投足,捕捉到学生的内心状态,……据此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必要时个别交谈,都是善教的表现。

(二)打牢基础,优化教法

    打牢基础是指教学基本功要扎实。教学基本功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教学法。刚刚大学毕业,年轻老师们所掌握的知识既深且广,但中学课堂更多时候只是要求老师将基础知识讲深讲透,不需要外延太广,发挥过多。于是“深入浅出”便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了。课程标准与教材就是我们授课的内容与范围,只有老师自身练就了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并重视对基础常识的考查,学生才会重视,并形成严谨塌实的良好学风。基本教学法包括课时分配、授课内容、教学语言、课堂礼仪等方面。初为人师者首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繁简得当、详略分明是最基本的要求,进而才是诙谐幽默、冷静睿智、收放自如等风格化语言技巧。教学语言的优美将永远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而这项技能需要在教学之初加以培养。课堂礼仪是指教师在庄重场合着装、举止大方得体,提问不厚此薄彼,点评不偏不倚,语气不急不躁,遇到意外情况不惊慌失措,驾驭课堂能力较强等。孔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论语》第七篇《述而》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能做到态度亲切温和,仪貌庄重,对学生要求严格。这种修养让人感觉高山仰止,值得我们努力一生。

    常规教学之外,年轻教师还要上公开课或者参加优质课评比等。虽然这会冲击正常的工作计划,但我个人认为这种尝试是有益的,对我们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切磋琢磨的过程,为了台上四十分钟,我们也许在台下进行四百分钟的模拟演练与修补优化,但每一步都是一个台阶,都孕育着一次提升。我在2005年曾参加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评选,整个过程“旷日持久”,个中的环节令人牵肠挂肚,那种苦思冥想、精益求精,跃跃欲试与患得患失等诸多感受,真是值得纪念的一笔。老师们若遇到类似的机会,不要错过,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教学方法也一样需要磨练与升华。

(三)积累心得,不辍笔耕

    教师除了“会说”,还要会写。会写的前提是懂得思考。一个有心的教者,一节课便有感悟。一个勤于笔耕的教者,他会捕捉到灵感之光,及时拿起手中之笔,记下心中所感,日积月累,辑成一篇篇论文。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教育大家,包括当代名师,无一不是“敏于思,勤于写”的典范,因为只有写,才能保持思维的活力、思想的张力与教学的生命力,而教学大家的形成,也需要建构一种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不会总结的人便不会提高,理论会给予我们理性的力量,使我们走向深刻。教学思想需要更新,教学技巧需要优化,而前提就是勤思、慎取、明辨,进而才能笃行在自己无限拓宽的事业之路上。

(四)多师前辈,更上层楼

    初为人师,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一己之见,总难免井底之蛙的局限,为了增广见闻,有所模仿是必经的阶段。我校对年轻人很关心,有“拜师会”的传统。师傅经验丰富,诚心提携弟子,我们更该主动请教,虚心学习。他们无论在工作能力、教学理念,敬业精神,还是在思想、人格方面都独树一帜,有卓越表现,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楷模。我到附中,曾经拜师多人,有的已经过世,有的退休在家,有的还在工作,他们给予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我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比如乐天知命的豁达开朗,正气凛然的书生本色,视教学为生命、常教常新、博学善写的学者型品格,对学生的无私关怀等仁爱精神……。此外,身边的同事,同一科组的成员,只要你认真观察,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人都是一颗发亮的珍珠,只要你能采摘得到。在教育教学中,常与他们切磋交流,集思广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与个人优势,你会进步得更多、更快。在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再大的困难也会变小,长此以往,你的事业会灿如夏花,你的心情将静若秋水。

    年年岁岁,工作总是周而复始,岁岁年年,人的感受常常不同。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更是一份事业;一项工作可以很快完成,一份事业却需要长期经营。作为一个矢志不渝的教育工作者,继续用一颗红心,一份真情,一双勤劳的双手,迎接未来的工作吧!

                                                 

2009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