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仙台,那些受灾的渔民与农民

标签:
杂谈 |
分类: 现场 |
受灾的东北三县从总体上来说是农业县,靠近沿岸被海啸袭击的人们,以渔民和种地的农民为主。仙台市东北部几十公里的小城石卷市,老消防员说:“几十年来从未遇见这么严重的灾难,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救命声。”宫城县牡鹿半岛和南三陆町海岸,也分别发现了超过千具的尸体。
50多岁的熊坂一家是幸运的生还者,张季风通过在东京的儿子,辗转询问到了这家朋友的安全,唏嘘不已。熊坂家住在仙台市若林区,房子离海边只有几公里。这是日本东北海岸边典型的农户家。作为长子的熊坂留在了家里,守着父母尽孝,同时也要守着祖坟和代表家族传承的家纹。“家”这个概念是日本特别强调的文化,长子继承家业,让每个家族的徽章世代相继,如果没有儿子,年老之后可能会考虑让女婿入赘。
这里的人们有着户均1.2公顷的土地,机械化程度很高,农忙的时候雇两个人帮忙就够了。现在日本农民占全部劳动力人口的4%~5%,其中专业农户已经非常少,主要都是兼业农户,第一种兼业农户以务农为主,第二种以农业以外的工作为主,占了85%以上,他们被叫做“有土地的职员”,家人在城市里工作,家里还有土地。张季风说,日本是个高度均质化的社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句流行的话是“一亿总中流”,它是一个相当平等的社会。近年小泉上台之后,刺激经济,拉大了贫富差距,但是经过二次分配之后,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27~0.3,贫富差距也并不太大。
熊坂是个很心灵手巧的人,他在家门外开了一家汽车装配修理厂。自己的住房则是日本传统的二层木制小楼,每层200平方米,非常结实,客厅放着一个横切面有七八平方米的大树墩。熊坂的木楼是祖上传下来的,非常适合日本潮湿的气候,也符合他们配合造园艺术的审美,房子面海背山,充分借景,是一种非常悠闲而又精致的生活态度。
熊坂家的日子过得自在轻松,3个女儿,一个嫁到了中国山东,另外两个在东京上班。总有一天,某个孩子要回到仙台海边,像父亲那样,默默守着长辈和家业,尽到家族的职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已经完成了它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农户家高中毕业的孩子,成为日本城市急剧发展期吸纳的新移民。这次受灾的人群里,大部分是熊坂这样传统的日本家庭,它们就像是日本人心目中的那个老家,有亲人有土地,平实温暖。
岸满帆说,他在日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平静,不要抱怨,尤其是大灾降临时。“我们也有很丰富的情感,但是我们不会抱怨。抱怨什么呢?我们生来与灾相伴,无处逃遁,抱怨不了老天爷。整个社会已经把防灾做到最好,我们也不抱怨。生活就是这样,我们能过得了这关。”(片断。详见13期三联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