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ET自诩为"滤镜党",选镜头时先看滤镜口径再看规格、素质。今天简单聊聊常见滤镜,更多内容大家可以关注@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 @网际飞侠 两位大牛的微博。
保护类滤镜主要有保护镜、UV镜和天光镜。无特殊情况,选择保护镜即可。它就是一块镀膜的"白"玻璃,没有任何特殊功能。原则上,1000元以下镜头就不要买保护镜了,1000-5000元买肯高Pro1D,5000元以上买肯高Zeta,暗角较重的镜头考虑高坚纯极薄UV。肯高的假货非常多,很多器材店搭售的UV其实淘宝上只卖5-10元,ET推荐百度搜"肯高商场"——这是肯高贸易的官方渠道。
注1:去湿热地区拍摄务必配上保护镜,这样遇到镜头起雾时比较好处理。
注2:拍摄夜景有直射光源时务必摘下保护镜,再好的保护镜也避免不了路灯产生的耀斑。
偏振类滤镜主要有圆偏振镜(CPL)和线偏振镜(PL),后者已退出市场。偏振镜的功能是消除反光(包括水面、玻璃的反光,不包括金属反光),适用于产品摄影、风光摄影等题材。使用频率较高的推荐HOYA HD或高坚纯极薄,使用频率一般的推荐肯高Pro1D,使用频率较低推荐肯高普通。其实百诺等国产品牌的CPL也不差,对品牌没啥要求的也可以考虑下,比上述品牌便宜一个档次。
注1:偏光镜会降低曝光度,不适合挂机使用。
注2:使用偏光镜时,最好摘下保护镜。
减光类滤镜主要有ND镜和可变ND镜。减光等级有3种表示方法:
减1级=ND101=ND2=ND0.3
减2级=ND102=ND4=ND0.6
减3级=ND103=ND8=ND0.9
……
良好的减光镜应该忠实还原颜色,ND400以内通常问题不大,ND400以上推荐带红外阻隔的IR ND镜。除尼康14-24等凸面镜头需要大口径插片滤镜外,其他镜头选择圆形ND镜即可。
可变ND镜利用了PL CPL叠加控制光线通过的原理,除了能控制减光等级外,还可兼做偏振镜。但可变ND镜在高等级下必然出现十字光,容易偏色和加重暗角,价格较高,不推荐。
中灰渐变镜(GND)是最常用的渐变类滤镜,具体包括:
硬渐变(HE):从暗到透明快,适合海平线等边界规则题材;
软渐变(SE):从暗到透明慢,适合城市等边界不规则题材;
反渐变(RG):从透明到暗,适合日出、日落拍摄。
为了控制压暗效果和边界,GND必须买长方形插片滤镜。
150×170mm适于尼康14-24;
100×125mm适于绝大部分135单反镜头;
67×85mm适用于62mm以内小型镜头。
推荐Hitech/Lee插片滤镜、GRON支架,都是烧钱的货。
注:偏振镜和渐变镜同时使用时,建议先装偏振镜。
想要增强近摄能力,可在镜头后方(与机身之间)插入"近摄接圈"延长法兰距,缺点是拆卸不够方便;或在镜头前方(滤镜位置)使用"近摄镜",多用于中长焦镜头。两种方法都不影响自动对焦,但使用中仍以手动对焦为主。
如果只是偶尔进行微距拍摄,或者打算去亚热带、热带地区旅行,推荐选择近摄镜。首选产品为青岛乐拓光电的XPRO系列,有58/67/77mm三种滤镜口径。
红外阻隔镜:其功能包含在大部分数码相机的低通滤镜上,附加滤镜多用于徕卡M8和高等级减光镜。
红外通过镜:阻隔大部分可见光,有590/720/760/850nm等规格,数字越小可见光通过越多。
奥林巴斯、富士无反相机可在不改机前提下搭配590/720nm红外通过镜进行半红外拍摄;佳能、尼康单反相机则需要改机(有风险,会影响光学取景时的测光)。部分镜头在红外摄影时会存在"热斑",而这与镜头价格、规格无直接联系。最后,红外摄影对后期依赖度较高。
请大家斧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