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创业,是孤独也是丰满

标签:
创业小北马仕德 |
分类: 主打话题 |
(本文刊于《新西湖》2013年8月刊,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文/Text_Tina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那第一眼的眼缘,把偶遇当做了命定。产品、市场、销售、客服……所有的一切都靠着自己一步步摸索着走过来。在遭遇挫折时,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上路的背后是无尽的孤独。创业,于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喜欢。因为喜欢,所以想让更多的人来感受这份美好,仅此而已。
从排斥网购到开淘宝
说起淘宝,小北直言:“其实,最开始我是有点排斥淘宝的。”以前的她,总觉得网上购物是缺乏安全感的。初次网购,也是被逼无奈。她喜欢烘焙,但那些烘焙工具和原料却很难在超市买到,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网购。
跟那些开店前就罗列了一大堆计划的淘宝卖家不同,小北从没做过任何计划,也没想过要发展到什么规模,一切都是“被事情推着往前走”。
看似“无为”,却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卖的不只是产品,还是一种生活情趣
开淘宝以前,小北在养生堂市场部工作,那段工作经历培养了她的品牌观念。在她看来,做产品如果很生硬,那纯粹就是卖货,而这并非她想要的。“除了产品本身之外,还有很多外延的东西,你要去丰富它,让人家对它更有感觉和共鸣。”这也是她开淘宝的初衷,她希望把“不器”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而不仅仅是家有个性的小店。
小北的精力现在几乎都放在了产品建设和人员管理上。采访当天,她刚刚从某创意园区回来,“不器”新的办公区正在那里装修。新办公区将给那些对“不器”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体验空间,你可以坐下来喝喝茶、看看器物。“在那里,环境是随意的、舒适的,既延续传统的一些东西,也贴近现代的生活。”
“幸福的感觉总是一瞬而逝,但如果一天里有过那么柔软的片刻,这一天就会很美好。”小北说道。
开淘宝,让人变得更强韧
3年的时间,小北从一片空白里一步步走到现在,有喜有忧,用她的话说就是“开淘宝,让我变得更强韧。”
她说,开淘宝有非常多的琐事,辛苦倒也罢了。令人最难以忍受的是孤军奋战的孤独感。起初那几年,市面上没有针对个性淘宝店的培训,也没有可以交流的同行,从产品到销售到客服,几乎都是她一个人慢慢摸索过来。第一次面对销售淡季时,小北非常困惑也有些焦虑,她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没人告诉她这是市场规律,是粗陶销售的正常现象。
除去无人交流的无奈,被差评的经历也被小北戏称为是对自己的修炼。
“对我来说,开淘宝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可能中间也有些不太开心的事,但快乐总是占了大部分。淘宝创业,带给我的最大满足感就是我的想法能很快地付诸实践,也能感受到顾客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看着他们的评语,内心很温暖,这就是我想要的。”
“缘分到了,就去做吧”
2011年年底的一天,一位朋友邀请马仕德参加一场葡萄酒品鉴会。会上,他喝了很多品质非常好的葡萄酒,美酒加美食,那种美妙的感觉让他一下子爱上了葡萄酒。而在这之前,他对红酒根本没有任何感觉,也从不觉得它好喝。“如果用音乐来比喻的话,以前喝的葡萄酒是单弦音,那天晚上喝的就是和弦音,有很多的层次,非常美。”他这样回忆道,“那一晚像是埋了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让我对葡萄酒有了感情。”
因为会英语的缘故,马仕德有很多的外国朋友,会经常聚聚餐、聊聊天。他们告诉他,现在中国国内卖的葡萄酒性价比很差。几百元的价格很难买到品质好的葡萄酒,想喝的好至少要千元以上。
马仕德觉得这就是一个商机,“如果引进的葡萄酒品质好,通过小成本运作把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外国人、海归、留学生这些人群里肯定是有市场的。他们对葡萄酒有一定的认识,也有这个经济实力。”
正好,当时他在法国有个很要好的朋友,知道他有做葡萄酒的想法后就向他引荐了一位葡萄酒收藏家。共同的兴趣加上市场空间,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以合伙的方式来做这件事。
在马仕德看来,人生很无常,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他说:“人活着,应该做些适合自己,让自己老了以后不会后悔的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至少要去尝试。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因缘的,缘分到了,就去做吧。”
“把酒做得纯粹点”
决定做葡萄酒后,马仕德去了一趟欧洲。在那里,他与那位葡萄酒收藏家朋友碰了面。在品尝了各种葡萄酒后,他们决定把产自勃艮第的肖邦葡萄酒作为主营产品。
2013年3月,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马仕德的“戴瑞食品商行”终于开张了。带着他的肖邦葡萄酒,马仕德走进了葡萄酒市场。
进入市场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行那样去砸钱投广告,一来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二来,也是更重要的,他希望把酒做得纯粹一点,简单一点。“我们想单纯靠酒的吸引力和口碑来做这个事,让肖邦慢慢地成长。”马仕德说。
一开始,马仕德采取了最传统的方法:拿着酒一家家地上门推销。他拜访了许多高级酒店,收到的回馈却并不理想。“他们想要进十几款酒,但我目前只做了肖邦这一款。”没有找准定位,成了马仕德出师不捷的主要原因。
一番市场分析后,他把目光转向了那些小规模、有品味的西餐厅和酒吧。那些地方,装修各具特色,外国人比较喜欢去。“而且,这些西餐厅和酒吧,葡萄酒的售价通常会比酒店更具性价比”现在,这些合作的酒吧、餐厅已经成了肖邦葡萄酒最大的销售渠道,占了整个业务量的百分之七八十。
相比餐厅、酒吧的代销量,马仕德直接卖给顾客的酒其实很少,顾客来源也比较集中:一是身边的朋友;二是经人介绍过来团购的公司;三是淘宝上的零星买家。“企业的团购市场其实很大,商务宴请上会需要很多酒;网点的话目前只能算作一个窗口,主要用来宣传。”他对自己的经营方向很清楚。
“创业就像写自传”
在马仕德的眼里,葡萄酒简单,也不简单。就像一个人,走遍世界,有很多经历,却可以表现的很质朴,甚至比普通人还质朴。好的葡萄酒也是这样,在酿出来之前,它要经历很多步骤和时间,但成熟之后呈现出来的味道又那么容易让人接受。喝到好酒,甚至会让你微微地笑出来。
所以,他更喜欢爱酒的人来买他的肖邦。他有一批固定的顾客群,他们都是红酒爱好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买上几瓶。他说,这些人其实是个意外的收获。有的一开始并不喜欢肖邦的口感,但因为身边的朋友喜欢,经常来买,慢慢地自己也就喜欢上了。
马仕德认为,创业就像写一本自传,你所有的品质都要体现在你做的事情上。所以,他的观点是“哪怕生意少做点,也要保证顾客有好的购物体验,把服务做到位。”一般到了夏天,他通常都不把酒卖给外地客户,因为运输途中的高温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有次,一个苏州的客户买了他的酒,怕温度太高影响酒的口感,马仕德就开着车一路送到了顾客的手上。
回想创业初期的困境,马仕德坦言:“创业的过程真的很孤独。有时碰到一些困难,心情难免会低落。这时总要不断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让自己有走下去的动力。”“当然,现在坦然多了,看清了,也想通了。就像一个人相信世界上存在真善美,我相信我们的肖邦酒也会迎来它美好的一天。”
马仕德说,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确信这就是自己将来要走的路。采访的最后,他这样总结道:“以前工作,就像在黑夜里顺着路灯行走;现在任何时候都是白天,再也不用依赖路灯,因为看到了路在何方。做酒就是在做自己,任何时候都在工作,任何时候都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