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买房!为了孩子的成长
(2012-07-19 17:54: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房产人 |
文/徐琳
人物简介:林姝(化名),广告从业者,一个三岁男孩的母亲,名下三套房(其中一套为商住房),每套房购置时都是刚性需求,没有投资心态。现在盼着限购政策松动,这样就可以再买一套别墅。买别墅也是刚性需求,因为孩子大了需要交友空间,可以在大房子里招待小朋友,在草坪上搭建小型游乐场。
林姝的三套房,各自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采荷的房子,公公婆婆住着,孩子在那度过了成长最初的阶段;星光大道的房子,小两口自住着,酒店式管理,任何时候想去住都会有人打理;下沙的房子,准备等孩子上学后再住,装修后可以过上韩剧一样的生活,可以招待很多朋友,开很多party。
2000年,林姝大学毕业,这一年,她刚满22岁,留杭从事媒体广告工作。由此林姝接触到很多的房产客户。同事兼闺蜜小邱,每天都在她耳边神神叨叨、喋喋不休,“喂,林姝,你是不是去见某某客户了?他家的盘不错哇,你买一套嘛,争取个内部价。”“喂,林姝啊,你得长远打算嘛,我看城西挺不错,你买个城西的房吧!”“喂,林姝,你怎么还不买房?你简直白白浪费资源,浪费可耻你知不知道?”……
林姝说,那会儿,她一回到办公室,就必须得忍受小邱的“狂轰滥炸”。小邱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她看好让林姝去买的楼盘不下十个,几乎把当时在售的盘都挨个推荐了一遍。小邱自己也没闲着,当时还是工薪阶层的她,咬咬牙省吃俭用买了好几套房。“算起来,房子的增值可比普通工薪族工作个二三十年赚的钱多得多。”林姝感叹道,“那时什么价,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最好的楼盘售价也就三四千块钱一平,现在什么价,三四万得要吧!”
林姝的买房故事,就从她的这一番感慨中开始。当年初出茅庐的她,在有机会买房时,错过了好几套房子,也就意味着错过了随之产生的经济增值。“不过也没啥可后悔的,我本来也没想过要买房投资,房子嘛,不过只是个住人的壳子,够用就好。”让我大掉眼镜的是,她名下已有的三套房,居然都是因为刚需、因为不够用才买进的,与投资无关。
逛街路上,买了首套
工作六年后,林姝所在的媒体改制,依托原单位,她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百万。”林姝认真地说道。
那时的她,和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老公在外租房,小日子过得倒也欢欣鼓舞。突然有了百把万的积蓄,两人考虑拿这钱干点什么?代步车已经有了,要更新为豪车么?房子倒是没有,要不要买一套呢?
某个双休,两人步行去超市。就在去超市的路上,他们路过一家房产中介公司,门口挂满了出售房源的简介。现在房产什么行情啊?两人不自觉地就凑了上去,停在门口指点着看。中介公司里马上就迎出来一个小伙子,笑容满面,相当热情,又是倒水,又是大哥前大姐后地叫着,顺带推荐了几套他认为特别适合的房源,力邀两人马上就去看房。
林姝和男朋友面面相觑——小伙子确实灵光又热情,但咱也没说要买房呀!当天正逢该中介的区域经理也在店,为了让小伙子在经理面前有个好的表现,两人决定,帮小伙子的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让小伙子带着去看看房吧!
结果这一去,还真就看中了!
采荷东区,错层,130平,挂价140万。“房子格局非常好,卧室和书房挑高,客厅特别大。书香门第,装修也非常精致有品味,这让一直租房子的我们,立刻有种回家的感觉。”忆起往事,林姝诉说着第一次见到她的首套房时的感受,这种一见倾心,似乎还停留在昨日。
房东是阔太太,为人热情又爽快,主动提出可以让价,支持小年轻创业。
“买房就是要看缘分的”,林姝由衷地说道。因为特别喜欢这套房子,林姝当即表示可以下单,又试探着还价了二十万,而房东也很爽快地答应了。说起来,只是因为简单的投缘,林姝至今都记得房东太太当时的话:“看到你,让我想起了我年轻的时候,你现在对生活的向往,和我那时候是一样的,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支持你们。”
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林姝小两口以120万的总价,买下了这首套房。
看一次就决心买会不会太鲁莽?为什么没再多看几次?对此,林姝有自己的理由:“看再多次就能看出什么端倪么?男人看女人只要一秒钟时间,喜欢上就喜欢上了,不可能看十次才喜欢。”
比林姝更早去看这套房的,还有很多人,其中有一对夫妇甚至还付了定金,因为小孩等着上学,比较紧迫地想要买学区房。但对方比较挑剔,一天一个说法,今天嫌这不好,明天又要还价,房东嫌麻烦,付了点违约金,换来了房子的“自由身”。
“毕竟是有头有脸的人,她不在意你出的价高不高,但就是会看跟你投不投缘,对我们来说,这种层面的人,是花多少钱都交不到的。”林姝再次强调买房的缘分。自那以后,她跟房东太太就成了很好的朋友,时常在一起喝茶、聊天。截止到目前,这也是她们买房经历中回报率最高的一套房,房价最高的时候,采荷东区的房子涨到了四万一平。
房屋交割后,小两口正式入住。小年轻的想法往往比较前卫,房东太太的装修确实有品位,全实木,很复古,但林姝小两口却想要更时尚的,所以决定在个别地方进行微调。最初想调整的只是厨房,因为难得在家做饭,所以他们把封闭式的厨房改成了开放式的,觉得这样才够酷。又因为觉得原木色太过成熟,所以把柜子全部敲掉,换成了全白色的。一来二去,新装的部份和原有的部分又呈现出了不协调,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整体又重新装了一遍。
“光是敲掉旧装修就花了六万,重新装修花了三十万。”林姝算着她的经济账,从现在看来,这三十多万都打了水漂,自从有了孩子后,她明显发现新装修并不实用,渐渐地又在原先敲掉柜子的地方装上了柜子,把冷色调的白炽灯又换回成暖色调的家庭用灯,装修渐渐又回复到房东原先的那个格局。
挺着大肚子,买二套房
买下首套房的第二年,林姝慎重决定:把贷款一次性还上!一来有了闲钱,没有投资计划;二来一想到欠这么多债,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现在想起来,就是自己当时胆子小!”林姝嗔笑道。有了首套房后,她先生还想过买锦绣江南和金基晓庐,眼睁睁地看着钱江新城板块的房价从一万涨到两万又涨到三四万。“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要通过买房赚钱,如果没有全额付款的话,可能也就买了,说不定身价就翻番了。”林姝说笑道。
真正买二套房的契机,还是因为她怀了宝宝。宝宝的到来有些出乎意外,原本两人还想再多过几年二人世界。
考虑到宝宝出生后,公公婆婆就需要来杭照顾,林姝决定要买第二套房,自己和老公住一套,公公婆婆住一套。“不是不喜欢和老人家一起住,而是一起住后,老人家会特别不自在,他们处处都会考虑我们的感受,什么都矜持着,对他们来说,生活会很拘束。”林姝解释买房初衷。
2009年的夏天,林姝就挺着六七个月的肚子,骄阳里来骄阳里去,满大街地寻找可以入手的房子。这年年初的时候,滨江的星光大道已经开始走热,朋友建议林姝可以买单身公寓,但林姝一想,四五十平的房子面积实在太小了,不实用,于是就一直迟疑着。而真正开始留心找房的时候,房子又像是和她躲猫猫似的,根本没有中意的。思来想去,还是去看了商住型的星光国际公馆,56方,精装修,价格已经从年初的一万二涨到了年末的一万九。
“女人就是比较感性,不能看到装修好的房子,星光国际公馆一看就特别洋气,加上我又是个宾馆控,里面的家具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于是当即就买了。”这一次,从买房到订房,只花了半天。
商住房只有50年产权,不介意么?林姝的回答很经典:“谁知道50年后会怎么样?就像养老金一样,说变就变了。”
打那之后,林姝夫妇就入住星光国际公馆,日常会在采荷吃饭,由住在采荷的公公婆婆帮忙照料孩子,晚上再接孩子一起回滨江住。林姝很喜欢滨江的氛围,用她的话来说,“滨江住的都是年轻人,邻里之间在虽然不太交往,但都是小年轻,没有拖家带口的,很自在。”
不用坐班的林姝,每天可以在十点之后把孩子送到采荷,不用担心过江堵车的问题,从采荷到星光大道,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每天往来于两套房之间,过得有滋有味。
孩子需要空间,买第三套房
林姝的第三套房,是在2011年时买进的。买房动机同样很刚需——儿子渐渐大了,他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
采荷的房子,50多平的客厅,没有摆设任何家具,沙发、茶几、电视柜统统都撤走了,现在客厅就是林姝儿子的活动室,里面摆满了孩子的自行车、滑滑梯、积木、汽车模型和连环画。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就会有很多同学,如果儿子邀请同学来家里玩,采荷的空间就不够用了。”林姝分析道,由此,她有了买第三套房的念头。
那阵子,她经常前往下沙谈客户,某次偶然路过金沙湖,看到名城湖左岸的盘,外观不错,就停下车去看了看。带她参观的售楼小姐是在场最漂亮的一个,林姝特别强调了售楼小姐特别漂亮这一点,因为长得好看,所以就会留心去听她的解说。
“看了样板房,觉得很不错,楼上楼下,两百方左右,也够大。”最为重要的是,这套房让她产生很多遐想,转了一圈后,她脑海中就有了概念,这里可以放个钢琴,那里可以摆个书桌。“对女人来说,能有遐想是很重要的,一个让人有所向往的房子,一定会是一个理想的房子。”林姝心满意足地说。
“我买房子,其实很少关注价格、性价比的问题,甚至连开发商是谁也不太关注,都是看了喜欢就买,喜欢是第一位的。”但因为从事行业的关系,林姝有不少熟人,买房时一般都能拿到内部价,名城湖左岸的盘也打了很大的折扣,82折拿下,260多万。
林姝说,自己从来没有过买房投资的理念。如果想要买房投资,她的第一套房就不会一次性付款,也不会花三十多万装修。她之后的两套房子,也都是在高价时买进的。
为什么不等价格再低一点后买呢?其实2011年的时候房价已经走下坡路了。林姝回答,“跟政策玩一定是玩不过的,我是因为需要而买,又不是赚钱,如果要赚钱,不如投资到别的项目,现今的行情就是:项目多,钱少,现金为王。”
林姝的三套房,各自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采荷的房子,公公婆婆住着,孩子在那度过了成长最初的阶段;星光大道的房子,小两口自住着,酒店式管理,任何时候想去住,只要给前台打个电话就可以,非常便捷;下沙的房子,准备等孩子上学后再去住,装修后可以过上韩剧一样的生活,可以招待很多朋友,自在地开很多party。
林姝的很多朋友,都没有买房投资的理念。她的一位朋友,在前几年房价还没涨起来的时候一年间买了两辆车,花了八十多万。朋友的母亲常常说起,那时候如果买的是房子不是车子,该如何如何。朋友只回复了一句话,“三十岁开宝马跟五十岁开宝马能一样么?”
林姝和她的这些朋友一样,不会为了买房子而去拼命赚钱。“人生苦短,何必难为自己?”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理念。
不过话说回来,为了让自己不至于太懈怠,林姝也常常通过一些方法来督促自己。比如,找一个比她事业更成功的朋友喝茶聊天。听某朋友说自己买了九溪玫瑰园,八千多万,林姝就暗下决心,嗯,还是要努力工作的,于是接下来的两个礼拜,她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
有了孩子之后,林姝夫妻的很多生活开始围着孩子打算。“要想尽办法,给孩子置办硬件。不希望孩子以后多富有,但基础要给他打好。”林姝如是说。下沙的房子,她唯一不满的,就是路程较远,也曾试图退房,用二套房的名额去城西买别墅。但因为夫妻俩的生活重心基本集中在城东,更喜欢城东板块,所以下沙的地理位置也就不那么短板了。
如果说夫妻俩对房子还有什么期盼的话,那就是希望限购政策的放宽,这样就有名额可以买个更大的花园洋房。“最好是三四层的那种,要有草坪有花园,可以在草坪上给儿子建游乐场。”林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不过马上她又宽慰道,目前三套房已经够住了,房子太多也没用,未来如果送儿子出国留学,就会考虑全家移民,那时,房子多了也就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