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女装在杭州,无招胜有招
(2012-07-19 16:17: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主打话题 |
文/徐琳
1977年,农历丁巳年。这一年,美国签署《巴拿马条约》,法国废除死刑,大陆恢复高考,伍迪·艾伦第一次获奥斯卡金像奖,而台湾的施先生,创立了女装品牌——哥弟。
哥弟进入中国内陆,要从1997年算起,第一站是广州,全国最大的服装流通基地。在短时间内,哥弟女装如蛛网般从广州发散到全国各地,不做广告不做促销,以令人瞠目之势态,一跃成为二三线城市中高端消费力人群的置装首选品牌。
把哥弟女装带到杭州的是茅氏姐妹。1998年,经营个性女装店的茅莉民意识到品牌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从广州大胆引进了哥弟,在长生路上开出了第一家哥弟女装店。
No.1
从1998年入驻杭州市场到现在,仅杭州市城区已经开出八家哥弟门店,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现在的门庭若市,十四年来,哥弟几乎没有打过折没有搞过促销活动。
最初那几年,市场上还流行讨价还价,而哥弟的明码标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常常出现“客人试了好,但因为不让价,空手而归,过了几天,想想还是觉得好,又一次回来买”的情况。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大女装店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笼络消费者,争奇斗艳占领市场份额——节假日各种折扣回馈,买一送一,会员生日奉送各种贴心小礼物……
“长远来说,打折的品牌生存空间反而小。一旦让人觉得你的品牌总是会打折,消费者就会抱着等你打折的态度买衣服,不打折就不买,折扣不到位,也不买。”哥弟女装杭州代理商茅明岚(茅莉民的妹妹)如是说。
市场也已经证明,一个成熟的服装品牌,比如香奈儿、范思哲,顾客不会是冲着价格去的,更不会因为生日时送了礼物,下一次就会去消费。“做服装,对客人最好的表示是,把她包装得更漂亮,让衣服找对人,让人找对衣服。”茅明岚如是说。
从创始至今,哥弟在全国已经开设了四千多家门店,但无论是哪家门店,无论买家是多少年的老顾客还是第一次上门的新顾客,哥弟的售价一律统一,不能卖贵也不能卖便宜,哪怕对方是在哥弟工作了十多年的导购。
一方面,不打折;另一方面,不涨价。哥弟进入内陆市场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前售价480的衣服,十五年后,还是480。经典款不涨价,这也是哥弟女装区别于其他女装的另类做法。十五年前的480,那是奢侈价,没有几个人买得起;而十五年后的480,简直就和菜场价差不多,如此不是自降了品牌的档次么?
茅明岚解释,哥弟新款的衣服,会根据质地、款式的不同和限量销售,有较高的售价,比如皮衣,有九千多的,但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真皮;比如羊绒、桑蚕丝、苎麻的,面料就很贵,没法便宜。但经典款,是和老客户有感情的,十五年前买哥弟的人,今天还在买哥弟,她十五年前买是480,穿旧了,再买新的,还是480,她会心有触动。“客户不会因为你在480后面加个0,就觉得你的衣服上档次,也不会因为你只卖480就觉得你掉价,因为东西没有变,十五年前觉得好的,十五年后还是会觉得好。”
No.2 不打广告不做宣传
商业社会,广告铺天盖地。在服装领域,也不例外。其中,启用明星代言人是最常见的营销模式,多数服装企业都视明星为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的一剂“补药”。提到利郎,马上会想到陈道明;同样地,提到太子龙,姜文就跃然眼前;提到美特斯·邦威,自然也就想到了周杰伦、林志玲……
聘请代言人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对品牌推波助澜的效果,有利于巩固品牌形象。这也正是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不惜重金(通常会在七位数以上)想要聘请代言人的目的。而哥弟,却偏偏对这个市场说了不。
创立至今,哥弟从未没有过自己的代言人,也从不在媒体上做文章。用茅明岚的话说,服装穿在身上就是广告,穿得好不好一眼就能明了,最好的广告就是衣服。
茅明岚介绍,哥弟一直不打广告,也是几十年来能一直维系经典款不涨价的原因所在。“一旦做广告,成本就会增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倒不如把广告费省下来,让利给客户,实实在在地给客户回馈。”另一方面,哥弟的理念是,口碑的传播比广告更有效,广告打得再好,产品做不好,最终都是浮云;只有真正把产品做好,即便不打广告,消费者也会有自己的判断,可以保持品牌长远的市场活力。
哥弟的推广基本靠口碑,以客带客是开拓销售市场的主要方式。十多年来,哥弟培养了很多拥趸,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很大一部分中年阔太太常年锁定哥弟女装店。十多年前,三四十岁的中年女客来店挑选,通常会带上自己的女儿,那时她们的女儿才不过十来岁,而十多年后,这部分老客户已经五六十岁了,她们女儿也长到了二三十岁,母女俩还会一起来店里挑选衣服。
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不打折不促销、不打广告不做宣传,这些早已被淘汰的陈旧营销模式,在哥弟这里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为巩固品牌市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正面效应。
但有些“宣传”,却是必须的,比如,在武林路上拿下一块店面。店铺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服装的销量。据了解,哥弟在杭州的八家店中,经营最好的是武林银泰店,而武林路分店,由于店面租金高,利润并不客观。
现如今,逛武林路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大热天、大冷天谁都不愿出来逛,宁愿去商场,一站式购物。当中就有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房租越来越高,个性服装店因负担不起而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没有了个性服装店,逛武林路的人也就越来越少。
据闻,武林路哥弟店,一年的房租需要一百多万,刨去成本,利润并没有其他几家高。但即便如此,武林路哥弟店还是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武林路是某种意义上的象征,是杭州服装市场上的一个标杆,这样的店面还是需要,就相当于是门面广告。
No.3
哥弟的拥趸都知道,哥弟女装是从做裤子发家的。哥弟有一千多款裤子,每款都有九个码,适合各种腿型各种身材的人群。
东方女性的身材,概括起来可以说是:腰线较长,臀部下垂,腿短而粗壮。这样的身材,与西方女性上身短下身长的先天优势相比,更难把裤子穿好看。而哥弟创始人施先生,就是要迎接这样的挑战,认为只有做好了裤子,才能做好服装。
哥弟女装店曾经迎来过一个大客户。杭州某知名房地产开发商要为公司员工定制制服,选中了哥弟的一件黑色小背心,白色西装,以及经典款裤子。五十六个分公司,八百多个女员工,什么身材的都有,拿这款裤子的1—9个尺码试穿,结果每个员工都试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款,每个人都能穿出自己的味道。
九个尺码是哥弟裤子的标志之一,不同于寻常品牌只有大中小三五个尺码。而这也需要设计师对每个体型都有透彻研究,每个码的相差可能只是一分一毫,但就是一个尺码,能让各种体型的人都穿得服帖而不紧绷。
经典款裤子的售价是420元,房产公司嫌贵,拿了哥弟的款去找厂家定制,结果跑了好几家,没有一家愿意接。“当中的剪裁非常复杂,如果按这个要求做,价格比哥弟的售价还要高!”最后,房产公司还是找到哥弟,心满意足地买下了全套。
在服装行业,衣服往往很容易被仿制,但裤子就很难。“哥弟的裤子,在成版前,可能会有几百条淘汰的,最后才试出一条完美的。”茅明岚介绍说:“所以一直以来,裤子就是哥弟的金字招牌,很难被仿冒。很多顾客在别家买了衣服,但配不好裤子,最后还是会来哥弟。”
哥弟锁定的目标人群是25至50岁年龄段的白领女性,这部分消费者讲究生活品位,需要得体而漂亮的衣着,但传统着衣观念和身材的限制,又将她们阻隔在流行与时尚品牌之外,而她们恰恰就是扎扎实实的实力消费群。哥弟女装正是瞄准了这部分人群,解决她们的穿衣着装问题。
No.4 得人心的营销策略
哥弟的销售特点之一,就是为客户搭配好整套着装,让她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群面前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
去哥弟试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进门,导购观察你的择衣喜好,问及你的职业和置衣需求,在你更衣期间,她已经帮你选好了三五套她认为适合你的其它款。
哥弟女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停止了加盟,只有长期在哥弟工作、业绩良好的的店员才能申请去地方上开设分店(茅明岚解释,只有这样,无论哥弟有多少家分店,理念始终会是一致的,品牌不会做乱做滥)。店员的考核标准中之一就是,有没有对美的判断力?哥弟的店员需要有这样的职业病:一看到顾客进门,就能马上判断出她的整体搭配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她适合什么样的衣服。
早些年,施先生对哥弟内陆代理商的考核标准也是这样的:是不是爱美的人?有没有对美的判断力?是不是热爱服装?施先生的理念是:只有自己爱美了,才能把美推荐给更多人。
“哥弟的大多数店长都是个高、匀称,站出来就是衣架子型的。”茅明岚介绍说,“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向客户推荐,你要怎么穿好看,什么衣服配什么鞋配什么包包,顾客会发自内心地觉得,你是为她好,而不是要赚她的钱。”哥弟有很多客户,会在出差前或者聚会前给自己熟识的那家店打电话,要求店员帮忙搭配将出席场合的衣服。
近年来,哥弟女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色彩上不再是单一的黑白灰,而渐渐加入柠檬黄、芥末绿、玫瑰红等亮丽的颜色。茅明岚说,这是应和市场需求做出的调整,现在的中年人,希望把自己打扮得年轻一些,而且随着购买力的年轻化,设计上必须与时俱进。
哥弟在营销上是很有一套的。2009年夏天,哥弟店里迎来了一批外罩衫。大夏天的,这长袖针织衫谁要穿?店员们一时也怨声载道。渐渐才悟得,即便是夏天,在空调制冷很强的星级酒店、飞机上,还是需要这样的衣服。于是,经过引导,一件小小的外罩衫,研发出了六大功能七种穿法,销量由此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