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枫林晚: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路上

(2011-08-23 13:28:40)

枫林晚: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路上

文/小白

 

(本文刊登于《新西湖》杂志2011年第8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开独立书店的人,你不用怀疑他对书的喜爱,他首先是一个喜欢书的人,他才会选择做这个行业。这不是一个能让人一夜暴富、大富大贵的行业,而且很有可能用很多辛苦和汗水也浇灌不出花朵。”朱升华这么说道。

他是杭州枫林晚书店的开创人,正带领枫林晚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一路搬迁的枫林晚

1997年仲夏,“枫林晚”书店在杭城诞生,名字来源于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山行》。

也许是这个人文气息浓厚的名字,很多外地游客到杭州会慕名来到位于城西的蒋村,那里是枫林晚的老巢——书立方。这里已经是他们第四次搬迁后的地址,每搬一次,就离市中心远一点。“并不是城市不需要文化,而是在城市的生存压力太大,房租太高!”朱升华也是不无遗憾。

书立方位于十字路口,路对面就是别墅区,斜对着的则是一片菜地,时逢盛夏,菜园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书屋进门处有一类似图腾的东西,上面写着“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再往里走,则是创意产品区,各类的个性水杯、挂饰映入眼帘。然后会看到一块木制小黑板,用简单的A4纸通知将要举行讲座的信息,最新一期讲座的嘉宾是知名学者傅国涌,主题是“百年辛亥”。小黑板一侧,摆满了人文历史类的书籍。走马观花一圈下来,没有发现所谓的畅销书,也少见成功学的书,书店以文学和历史类的书为主。

 

生存是首要问题

虽然已经辞职创业十几年,但朱升华没有想到自己今天还在做书店。最早只是不想安分地工作,于是才辞去投资分析师的工作。他选择开书店的理由很简单,读了这么多年书,对书比较熟悉。做专业书店是朱升华最初给枫林晚的定位,当时杭城有上千家书店,没有特色的话,很快就会淹没其中,最后他把书店锁定为人文历史。

“书店越到后来,越觉得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跟读者有关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忽然不做了,对于这些读者,我会有一种背叛的感觉。”这么多年,朱升华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枫林晚创立至今,一共搬了四次地址,真的是搬家搬怕了,每搬一次,就流失掉一些客源,直到现在会员也才2万来人。几年前,枫林晚也曾秉承“有大学的地方,就有枫林晚”这个口号进行过店面扩张,最多的时候曾在高校附近开出12家门店。但后来发现单纯追求连锁没有实际意义,反而有尾大不掉之嫌,而且房租越涨越快,现在的大学生又比较倾向于电子阅读。无奈之下,朱升华陆续关掉了一些门店,现在枫林晚共有七家门店,其中三家开在宁波、金华和台州。

“实体书店现在还不是谈利润的阶段,因为没法去谈,就像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人怎么可能去谈精神需求,我们只考虑生存问题,考虑怎么生存下去。”朱升华平静表态。为了减轻房租负担,现在书立方除了一楼的800平米外,二楼一边租给别人做茶馆,另一边则是幼儿的绘画培训,两堵墙围着的不到百平的小空间就成了现在枫林晚举办讲座和沙龙的地方,汪丁丁、傅国涌、李银河、梁文道等多位作家学者来此做过讲座。一个月后,这里将装修成一个小型的咖啡馆,继续放电影和做讲座。

对于网络书店,朱升华并不排斥,他甚至感谢网络为他找到书的“出口”。枫林晚网上书店的营业额每天基本都在万元左右,远远高出门店的销售额,“网络书店是一个不错的渠道,给书找到一个出口,只有书卖得动,出版社才愿意把书交给我来卖,这样书店才有经营下去的可能。”不过,来自其他大型网上商城的冲击还是很大,方便和快捷度就不用提了,在最关键的价格上,民营书店完全无法跟大型网络商城抗衡。因此朱升华决定要把网络代替不了的东西做到极致,比如讲座、沙龙,让读者可以与作者直接交流,这样的氛围和感受是读者无法在网络感知的。

 

做企业的文化管家

尽管朱升华一直在尝试,但依靠卖书为主的传统书店还是无法应付生存,于是他顺势选择转型。

2009年的夏天,“阿里巴巴·枫林晚图书馆”正式开张,这是一家面积200平,却有近3万册书籍和两百种期刊的微型图书馆,也是朱升华在枫林晚转型上做出的第一次尝试。所有阿里巴巴的员工,都可以在这家书店免费借阅,买书最低六折,还能送书上门。当然,讲座和沙龙一个也不能少,选取的主题范围也很广,涉及经管、人文、艺术、健康、生活、心理,嘉宾也来自各行各业,有学者、外国作家、企业高管等,每次活动都有将近百人的参与规模。从目前来看,这次转型比较成功,这里很快就被媒体誉为“大佬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精神操场”,马云经常带着客人来这里坐坐。

阿里巴巴需要枫林晚这样一个实体书店吗?实际上企业需要的只是一个氛围和空间。“文化管家”的存在,不仅提供书报杂志的零售订购服务,还相当于企业的小型图书馆,能通过讲座、沙龙等互动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每天都能给员工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至于为企业提供文化服务的利润如何?朱升华笑而不答,只说自己的理想是用三年时间在国内开100家企业图书馆。

“做书店相当于搬运工,从出版社拿书,然后卖给读者,从中赚取差价,现在我们要转型做企业文化服务商,收取文化服务费,以后卓越、当当还有博库搞什么价格战都与我无关。”但转型并非易事,为了研究企业文化服务而新成立的一支团队还需慢慢磨合。耐得住性子的枫林晚用了两年时间摸索出一套经验,然后才在黄龙时代广场的支付宝新总部开出了第二家企业图书馆。

 

四十五岁“退休”

刚近不惑之年的朱升华在接受采访时与我们聊起了“退休”的事。“我想在45岁时离开,到那个时候,把枫林晚托给或者转给别人做。”他现在最想实现的打造100家企业图书馆的事情,只给了自己三年时间,原因也在于此。

至于“退休”后的生活,朱升华想再开一家纯粹为了个人兴趣的书店,书店的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办,不用考虑经营,也不用考虑商业方面的东西。 “这些年做书下来,最让我感动的是可以通过书认识很多朋友,朋友之间可以通过书进行交流,而这种交流超越物欲,没有更多其他目的,如果以后能做这样一个书店,就再好玩不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