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锋书店:为着塑造一种理想

(2011-08-23 13:23:58)
标签:

杂谈

先锋书店:为着塑造一种理想

图文/TG(部分图片由先锋书店提供)

 

(本文刊登于《新西湖》杂志2011年第8期,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书店铭刻着旅人崇高的乡愁,是搅拌着乡愁塑造的空间,是流放者守望的旅程。我是一个寂寞的守灵人,终其一生,为着一种理想在守护,我在无边的黑暗中等待我自己。

——钱小华

 

人物介绍:钱小华,南京先锋书店店主。2009年,先锋书店被评为全国最美书店,并被市民推选为南京十二张文化名片之一。书店的“大地上的异乡者”这句标语,已经融进了许许多多读者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先锋书店在地下人防工程内,门面并不很大,两边迎春花开得极盛。

 

门口右手边的木板上,刻着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大地上的异乡者”,一位朝圣者正写着留言:书店是上帝在世界上的花房。书籍不死,则文明永续。

 

 

先锋书店的收银台是用店主钱小华三千多本的私人藏书堆积而成,独一无二。

 

 

45米长的斜坡左右两侧分别陈列了各式书籍,屋顶天花板上镶嵌着众多艺术大师的黑白照片,坡道尽头的墙壁上,是一个硕大的黑色十字架。

 

 

从最先锋的艺术、最新锐的小说,到最冷僻的诗集和最难啃的哲学,所有罕见的书和不罕见的书,都那么懒散而随意地摆放着。

 

台上摆放的向日葵,明亮的黄色瞬间为你的眼睛解渴。

 

最夺人眼球的,首先是右侧的“创意文化馆”,只要是文艺青年可能喜欢的精巧玩意儿,都“兼容并蓄”地被纳了进来。

 

先锋书店有自己的咖啡馆,300多平方的独立空间里,整个色调是红色的,书橱里的藏书,可以让你像在自家书房里随意去翻阅,边喝咖啡,边轻松地阅读。

 

 

咖啡馆一侧的照片墙上,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最美丽书店的风景。

 

全国最美丽的书店

 

上午十点,五台山下,南京广州路古南都饭店正对面的地下人防工程里,铁门哗地一声拉开,在外等候的人三三两两地走了进去。门口右手边的木板上,刻着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句“大地上的异乡者”,来自各地的朝圣者在此密密麻麻地贴满了留言。

 

这里是先锋书店。尽管是人防工程,没有一扇窗,但因为开阔空旷,所以并不压抑。店主钱小华保留了原来的格局和建筑——头顶上有交错纵横的金属管道,脚下是高标号水泥抹的平整地面。他刷白了墙,把书一点一点地搬进来。

 

越过入门的思想者雕塑,可以看见独一无二的收银台:一个通透的玻璃柜内,盛满了三千多本钱小华的私人藏书,八九成新,都是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史类书籍,横着堆在一起,很是好看。

 

再往前走,经过一个90度的转弯,视野变得更为开朗起来——一条类似于汽车下行的车库斜坡,左右两侧分别陈列了各式书籍,其中有一些朱天文、张大春等港台作家的书,书上绕着的“店主私人阅读”腰封,清楚地表明了店主的偏嗜。边走边仰起头,你会看到屋顶天花板上镶嵌着帕斯捷尔纳克、波德莱尔、马拉美、米沃什等众多艺术大师的黑白照片,仿佛正低头和你交换心底最深处的秘密。坡道尽头的墙壁上,一个硕大的黑色十字架,在白色的背光灯点缀下,显得安宁而神圣。

 

上行至平坦处,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图书馆,书架和书架之间的距离设置得很宽松,站在书店的这头,目光能够轻易地穿过整个书店的最长距离。架上的书,按照文学、历史、艺术、社科、音乐、电影分门别类,从最先锋的艺术、最新锐的小说,到最冷僻的诗集和最难啃的哲学,所有罕见的书和不罕见的书,都那么懒散而随意地摆放着。我在这四千多平方米的大书店中游历起来,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中年男子,清瘦的脸上驾着一幅黑色的大眼镜,带着微笑,和我紧紧的握手,他正是店主钱小华。

 

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

 

钱小华说,先锋书店是从1996年太平南路的小店铺做起来的,当时只有17平方米大,十个书架。卖的是社科人文类的书籍,也有中国电影、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特价书,店虽然小,但人气很旺,韩东、苏童、朱朱,还有南大的很多学者都到那里去淘书。

 

由于拆迁,先锋书店在两年内搬了三次家。有一天晚上,一个人醉酒开车撞进钱小华的书店,第二天早晨一看,整个书店面目全非。在这之后,先锋书店又陆续搬到在南大广州路儿童医院附近、东方商城等地,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惨淡关门。

 

2002年,钱小华想在夫子庙竖起“精神殿堂”,于是在夫子庙办起了先锋书店,当时店长160米,宽14米,人称中国最长的书店。钱小华为此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夫子庙装修设计别具风格,书架上不到顶、下不落地,取其中间五档,方便读者舒适阅读和取书;书架横档都是钢板制作,中间还有艺术、文学、绘画、建筑等大师的照片;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著名诗人的诗歌。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由于书店和当地环境不协调,读者对象大都为游客,两年后,这个“先锋大道”难以支撑,亏损了200多万。装着一卡车书狼狈回到广州路,钱小华流了一路眼泪,他痛的不是钱,而是受伤的理想。

 

钱小华想象中的书店,是一家法国似的书店,有玫瑰色的地毯,有10个房间,远道而来漂泊着的旅人能够落脚稍驻。那些趁着黄昏落日的惨淡风尘而来的人们,在书店中彼此结识相互唱和,天一亮,便各自上路,也许永不再见。“与其说是哲学的乡愁,不如说是童年的居所,也许,天堂就是书店的模样。”

 

梦想从来没有动摇过,“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对人生的一个交代。”钱小华说,这期间,有痛苦,有挫折,有失败,但也有很多快乐,书店正是心灵的一次旅行。

 

重拾心情后,2004年他把新店安置在了五台山。和大多数的独立书店比,这里有三个开放性的大休息区,将近200个座位,全都是宽大舒适的沙发,另外,还增加了一个电影放映室,每天给读者放一部电影。很多人过来,在这里待上一天,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买走一本书。有人不理解,钱小华却不以为然,“有人气才有财气!”

 

有两位顾客让钱小华特别感动。一天下班,他正准备去书店对面的体育馆游泳,迎面走来一对情侣,女的拎着包,男的捧着玩具娃娃,对他说:“我们要请您做我们的证婚人。”钱小华很惊讶,两个年轻人告诉他,他们在先锋书店相识相爱,希望店主可以见证他们的爱情,还希望在先锋书店拍摄婚纱照。钱小华欣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现在想起来,夕阳下,这对情侣的身影,比什么都要美丽。说真的,如果没有先锋书店,很多人会感到孤独。不知不觉间,先锋书店成了南京的文化地标,很多人把约会地点放在了这里,很多人想找书籍,要是别的地方找不到,就会到这里来。”

 

做读书人的创意生活家

 

如今,民营独立书店面临最大的冲击莫过于网络书店的兴起和数字出版的普及,即便是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书店也是买三本送两本。在钱小华看来,民营独立书店虽然面临种种挑战,但同时也处于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传统书店向新型书店转型势不可挡。

 

在先锋书店,钱小华想到了创意产品——当一个个充满质感的牛皮封面笔记本、纸质书架、咖啡杯、艺术相框甚至雨伞出现在书店时,一些员工很不理解,书店怎么成了杂货铺?但三年运作下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为书店增强了造血功能。“创意产品共有3000多种,采用自主品牌和贴牌相结合的营销模式,现在的销量占了总收入的15%,利润达到了30%。”

 

为了保证质量、品位和创意,先锋书店组建了一个创意团队,自主研发、嫁接式生产,即由书店出创意,生产厂家帮助加工。为了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家,他跑广州、走上海、下深圳、上香港,到处寻找合作伙伴。目前,先锋书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有自己的定点工厂。“部分商品已经打上了先锋书店的品牌logo,转型后的的发展目标是‘做读书人的创意生活家’,未来还要在南京开两家分店,形成文化创意新的产业链,并把它做向全国。”

 

除此之外,先锋书店还有自己的咖啡馆,300多平方的独立空间里,整个色调是红色的,包括那些紫色的布幔,方格桌布,舒适的沙发,以及那些小装饰艺术品,都会给你家的感觉。一侧的红墙上,挂满了世界各地的书店风景,都是钱小华实地考察拍回来的。“这里的背景音乐都是我精心挑选的,书橱里的藏书,可以让你像在自家书房里随意去翻阅,边喝咖啡,边轻松地阅读。”

 

未来的书店,钱小华说,应该是“蓝海”型的书店,能够积极变化,创造市场。“未来书店复合式经营已成定局,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社区书店,小而精、小而美型,不但书的门类选择贴近社区精英白领等人群的环境需要,而且书店之中做书店之外的衍生产品,如时尚、个性、生活类的创意产品;二是在shopping more里的大书城型,混合式经营,如电子、美食、文化用品、咖啡、影院、培训、教育、创意产品等。”

 

生命像七月里的雪片

 

钱小华是信徒,他在书店的墙上设置了两个大大的黑色十字架。“当年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就在圣保罗教堂对面开设一间17平方米的小书店相依为命,书店成为我安身立命的居所。十字架是我苦难生活的见证,也是我人生的永恒追求。在当下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性的败坏已腐蚀人的灵魂。先锋像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教堂,给城市喧嚣的人们提供向往憧憬,也提供心灵庇护。敬畏上帝是人的智慧,更是人的幸福。”

 

生活上,钱小华十分节俭,经常看到他穿来穿去都是一件条纹衫。钱小华笑了,“这让我想起儿时的一个故事:晚上起夜的时候,常看见母亲穿着粗布棉衣,一个人坐在厅堂里倚在桌旁,用手修补着衣服,很像是我小时候做作业的样子。门里的风吹得吱吱作响,母亲坐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穿越,她拉线的时候,总喜欢将手上的长针从稀疏的白发里走一下,因此来看一下手中线的长短。小时候不知道母亲的那份劳苦,等自己渐渐长大了,才知道母亲对生活的那种朴素感情。”

 

 

他从不用冰箱,也不看电视。“我不买电视机是因为电视太浪费时间了,如果一看电视就没有时间看书了。”有一次一家旧书店刚好到了一批德文版精装图书,他一下子就买上千本。最近的一次台湾行,光在二手书店就淘了80多本书。他在南大附近住了11年,熟悉小巷里的每一个餐馆、洗衣店和报刊亭。每天,他都要去南大的教室里去读书,时间一长,很多人都把他当成了教授,笑着和他打招呼“教授,又去上班啦?”

 

钱小华说,一个人在阅读时,世界是安静的。在南大的教室里,他读完了《蔷薇园》、《真理的力量》等书,每一本书,都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和人生一样,读书也要有始有终。”

 

他有写日记的习惯,笑称之为“抽屉文学”,那些痛苦的日子里,他这样写道:我为什么还在做书,我总是不断地问自己。我总要活下去,为着自己的书店活下去。一年365天,每天我都跟书打交道,每天我都像街上的一条狗一样奔跑,为着活命。这么长时间,我掏尽了身上的全部力气,我的灵魂受到重压,我总是不断地在绝望中诞生希望,确切地说,我正在反抗,即便是孤立无援,我也要反抗,我在绝望的希望中死去。

 

很多人给他贴上“文化人”或者“商人”的标签,钱小华总是摇摇头,“我是一个平庸的人,更是一个庸俗的人,历史把我撕成一片片的碎片,我注定就是历史的碎片。我最喜欢埃及诗人艾布·萨迪的诗:生命像七月里的雪片。夏天里的雪融化得很快,生命也是一样稍纵即逝,荣耀和痛苦都是暂时的。”

 

除了读书,他还有三大爱好:每天跑步一万米、游泳一千米、看一部外国电影,即便是在外出差,也雷打不动。有一年在北京,早晨下了雪,他迎着铺满雪的街道,从建国门一直跑到了西单购书中心,足足有14公里。“人生的一场赛跑,我从未间断,不断地找寻新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生命的气息,我的知己就是大自然。”

 

后记:

当我们即将截稿时,钱小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高兴地告诉我先锋总统府店开张了。这家书店开在总统府院内的中轴线上,算是最显眼亮丽的一道风景。走进书店,会看到不一般的图书分类提示,金陵杂技、金陵史话、古都旧影,还有行行摄色、阅读地图、学人学术、历史见证……仿佛走进了民国金陵古都的风情里。

 

当今天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特价书店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时候,太多的人已经无心恋书,那些独立书店更是遍体鳞伤。“终其一生,为着一种理想在守护。”正如钱小华所言,做书店是一种理想主义,因为卖什么都比卖书赚钱,每一个独立书店的店主都不得不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所考虑。但值得所有人珍惜的是,先锋书店今天依然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