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ocul.com/uploads/image/20140827/1409155026.jpg
浮华的快餐年代,当已不相信爱情的你经过这沈园,你心底最柔软和温热的地方,可还能依稀体解陆游与唐琬那情路多歧、无语凝噎的陌路凄楚?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阕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流传千古。如今的绍兴沈园墙壁上,依然刻着这令痴情男女心醉的词句。但是,谁曾想到,欣赏感叹之余,在这样脍炙人口的词句中,“黄縢酒”的“縢”字竟然出现了错误,浓郁的文化味顿时大减。请看——
(1)红酥手,黄藤酒,乱琼碎玉抚残柳。(张望朝《水浒新读:潘金莲为何不能“甘于寂寞”恪守妇道》,人民网2013年4月24日)
(2)“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刘绍义《陆游的踏青词到底写给谁》,《北京青年报》2013年3月12日C2版)
(3)红酥手,黄藤酒,大爷,这个真没有。(邰子桐《“民间语文”好风光》,《吉林日报》2011年12月29日16版)
(4)市区:“红酥手、黄藤酒”中秋活动(《绍兴日报》2011年9月9日3版标题)
(5)入夜,家丁、丫鬟在沈氏园门口恭候,游客可凭门票兑换宋币,品宋街风味小吃,之后随管家进园赏景,聆听陆游与唐琬的爱情绝唱,品尝沈园特色的红酥手香糕和黄藤酒,最后观赏沈园堂会演艺。(徐宏《绍兴夜游多古韵》,《浙江日报》2011年7月15日23版)
上面例句中出现的“藤”字,无一例外都错了,应该改成“縢”。不厌其烦地举这么多例子,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尤其是“黄縢酒”的故乡《绍兴日报》《浙江日报》都有错出现,还是在介绍旅游景点之时,这实在是不应该。
“縢”读ténɡ,义符是“糸”(mì),“糸”是细丝的意思,表明“縢”字跟丝有关。“縢”的本义是绳索,后来引申出缠束、封闭等动作义。“黄縢酒”即黄封酒,宋时官酒以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而得名。“黄封酒”省称“黄封”,后泛指酒。苏轼《岐亭》诗之三:“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清代学者王文诰辑注:“京师官法酒以黄纸或黄罗绢羃(mì,古同‘幂’,覆盖)瓶口,名黄封酒。”“黄縢酒”亦省称“黄縢”。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一壶花露拆黄縢,醉梦酣酣唤不譍(古同‘应’)。”陆游在《钗头凤》里所说的,正是这种官酒。
《尚书》的《金縢》篇,记载了一段有名的历史。武王胜商后两年,得了重病。当时天下尚未安定,殷民心怀不服。武王心系天下的安危,所以周公亲自请于太王、王季和文王,愿代替武王去死。祝告的册书收藏在金属束着的匮中。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代理政事,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因此成王也怀疑周公,叔侄之间发生了隔阂。周公东征,取得辉煌胜利,又写了《鸱鸮》诗,想感动成王,但成王仍然没有醒悟,可见隔阂之深。后来因一次偶然的天灾,成王打开金縢之匮,发现了周公请求代替武王死的册书,深受感动,隔阂终于消除了。史官看到金縢匮中的册书作用这样重大,于是记录了这件事来表彰周公的忠诚。《尚书》原文说:“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金縢”,即用金属制的带子将收藏书契的柜子封存起来。
“藤”也是形声字,指某些植物的匍匐茎或攀缘茎,如白藤、紫藤、葡萄等的茎。“黄藤”倒也实有其物,是一种药草,主治饮食中毒,利小便。“黄藤酒”或可理解为用黄藤泡的酒,却与陆词中的“黄縢酒”相去甚远。
虽然清代段玉裁说“(縢)俗作藤”,但那已是后世之事,我们查了许多宋词选本,均不见“黄藤酒”的影子。“黄縢酒”为官家所酿,宋时必定常见,可惜千载之后,今人却多已不识。陆游老先生若泉下有知,见了“变味”的黄縢酒,恐怕也只有徒唤奈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