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荒诞话剧《一鸢茶馆的奇异派对》

(2020-09-15 20:06:17)
标签:

剧评

分类: 艺海

 

 

几天前,收到戴明贤先生发的一条微信,相邀去“一鸢茶馆”实验剧场观看他创作的荒诞话剧《一鸢茶馆的奇异派对》,带着几分期待,如约而至。

这是一个可容纳一百多个观众的小剧场。落座后,带给我的第一个视觉冲击是舞台纱幕上的一幅对联:“生旦净丑无非虚构角色,离合悲欢原是真实人生”。对联由戴先生亲书,一目了然告诉观众:这是一出由不同角色讲述不同的悲欢离合故事,揭示一段真实人生的戏。

说它荒诞,主要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物同时穿越到同一个时空中。八十分钟的戏,不以贯彻始终的戏剧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不追求完整的故事,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物命运及其相互关系的塑造上,描写了众多的生活片段,这种塑造和描写都是通过台词和对话完成的。虽是人物速写,虽然看似松散,却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独特而又完整的结构。全剧看不到那种交织的人物关系,激烈的矛盾冲突,完整的情节逻辑,连贯的剧情故事。而是采用了一种“人像展览式结构 ”即以片断方式并列展示几个极具时代烙印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并透过这些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折射出剧中人物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悲剧。

剧中人物虽有主次,但并无中心人物,而且互为宾主,交相映衬。全剧重点展示了旧时安顺的“四大怪人”,他们是孤高自赏,貌似超然物外,实则心境苦闷苍凉的何威凤;嫉恶如仇、刚直不阿、惩恶扬善的宋马刀;愤世嫉俗、刀钻古怪、以作弄他人为乐的洪兴之;放浪形骸、不堪其忧、不改其乐的风尘异人海马公爷,都是戴先生在其著作《一个人的安顺》笔下的人物,他们生活在不同时代,又都述说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却都与时代发生密切的关系。面对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无论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都难以逃脱命运的拨弄。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无不承载着时代带来的悲喜与伤痛。正是他们的哀乐歌苦、命运遭际、期冀与无奈,构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舞台形象。

 

茶馆老板和王大厨,在剧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戏的一头一尾,安排了王大厨与美丽娇柔化身的下江女人姑小姐凄楚的爱情故事,既是全剧的呼应,又在结构上起了框架作用,题旨上有对比作用。姑小姐刚柔相济的肢体动作和含蓄内敛的情感表露,给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尤其是王大厨面对姑小姐爱的表达,有其心而无其胆的退缩,把一个小人物的性格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能不说是剧作者的得意之笔。

“戏剧是人类思想的最高表现形式”。在舞台这一特定的同一时空中,各种思想的碰撞、不同精神世界的较量,爱恨情仇如此炽烈的情感,统统浓缩在短短的八十分钟,观者所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

或者是为了舞台节奏的紧凑,或者是受限于舞台本身,该剧几乎没有场景转换,核心部分都是对话,几乎完全依赖于演员之间的对话来描述故事情节,表达人物情绪,唤起观众的共鸣,向观众展现戏剧的张力。这就不得不说说该剧的戏剧语言,戏剧语言与小说、散文等不同,它不用书面语言,而用纯粹的口语,它必须适应戏剧的舞台性、表演性的要求,而具有性格化、精炼美、动作性、含蓄美、谐趣性等基本特征。该剧的戏剧语言是典型的戴氏风格:“不放不收,亦放亦收,不平不奇,亦平亦奇,不庄不谐,亦庄亦谐,不俗不雅,亦俗亦雅。”再加之方言俗语的幽默风趣,时不时引得观众莞尔一笑。剧中性格化的人物对话语言,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

严格来说,这是一部小剧场戏剧,呈现了不少小剧场戏剧的元素,如观众席与表演区的贴近,演员表演空间的拓展等等。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1982年,人艺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首都的戏剧舞台,这是中国小剧场话剧运动的开端。在随后的几年中,小剧场戏剧的影响悄然渗透于全国各地,导引人们在话剧出现危机、大剧场的演出不甚景气的情况下,通过缩短观演距离,打破三面墙的舞台格局,对戏剧本体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和实验,来实现话剧自身的突破与提高,招引观众重新回到剧场。19894月,南京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笔者有幸观看了戏剧节期间上演的全部剧目,感慨良多。也曾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探讨小剧场戏剧艺术特征的文章。贵阳市八十年代也创作演出了不少小剧场戏剧,也让贵阳市的戏剧舞台光鲜了一阵子。但随后很长时间,全国小剧场戏剧销声敛迹,这次“一鸢剧社”将贵州文化名人戴明贤先生创作的小剧场话剧搬上舞台,于观众,于小剧场戏剧,都是的一件幸事,可喜可贺。

这台戏的导演手法、舞美设计、音乐、灯光等方面,都贴近剧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和戏剧氛围。导演在舞台调度、道具运用、场面的虚实结合上,破费心思,一切戏剧元素用得恰到好处,为该剧增色不少。

全剧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个别演员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语言台词的基本功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瑕不掩瑜,《一鸢茶馆的奇异派对》给观者留下很多值得回味和把玩的东西,正如戴明贤先生在谈到该剧的认知价值时所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可以思考一下,我们怎么样认识剧中几位‘怪人’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

当看完一部好剧,我总能获得长久的满足,这种满足既有精神思想层面的,也有戏剧艺术带给的审美愉悦。它是富有生命力的,它是鲜活的,它是真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过202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