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七十岁的生日,便与老伴驱车前往梵净山。十多年前,省电视剧制作中心筹拍一部当地历史人物的电视剧,要到梵净山采风,邀我一同前往,遗憾的是,天气不佳,那时还没有索道,我们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步行四个多小时,才登到山顶,可惜乌云笼罩,什么也看不见,百无聊赖的我们,在一家小餐馆的火炉旁烘拷被雨淋湿的衣服。突然起了一阵风,把包裹在红云金顶的乌云吹散,我们欣喜若狂,总算见到了独峰顶上的白色石屋,但是,给我们的时间就几秒钟,悠忽间,乌云又将金顶裹得严严实实。这次再到梵净山,想弥补上次的遗憾。
早上九点从贵阳出发,三个多小时就到了梵净山下的江口县云舍村,这里也是一个旅游打卡点,索性进村看看,村口立有一门楼,门楣匾额上书写八个大字:“中国土家族第一村”,也是新近打造的“美丽乡村”,村寨溪水迴绕,小桥人家,一条水泥路穿过村子,路两侧是一幢幢土家族住的筒子楼,几个土家妇女在水边清洗衣物,几条白狗慵懒地趴在路旁晒太阳,一派宁静安详的田园村色。
当
晚下榻江口“闻溪山居度假酒店”,一个很”文艺范儿“的酒店,酒店体量不大,但设施齐全,西餐厅、咖啡屋、小酒吧、茶吧,该有的都有,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酒店大堂、过道、楼梯拐角处的一排排书架,各种藏书一饱眼福,看得出酒店老板是一个爱书之人。
次日八点,在酒店用完早餐,驱车赶到梵净山景区售票处,每人花160元购买了景区观光车票和索道票,索道只到半山腰,下来后仍需继续沿着上山石梯前行,老伴腿脚不好,只能坐滑竿上去,半个小时的光景,来到蘑菇石景点。此刻,蓝天白云,远处的“红云金顶”“月镜山”,近处的“蘑菇石”“万卷书石”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游人渐多,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影。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而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披上神秘的面纱。正当我举起相机拍摄红云金顶时,忽然一阵山风吹过,一团团云雾自山麓涌了上来,飘向红云金顶,时浓时淡,时厚时薄,就像是一位魔术师,一会将金顶变没了,无影无踪,一会又拂去云雾,让金顶漏出大半个脸。我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不想遗漏每一瞬间的变化。拍摄云雾缥缈的金顶是一件愉悦之事,但如果能攀上金顶岂不更是一件爽快之事,我决定攀登金顶,以了却多年的夙愿。
梵净山金顶孤峰耸立,是武陵山脉的最高峰,海拔2336米,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度高达百米,我从右侧沿着从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两手紧紧拉住两侧的铁链,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倘若不慎,便会跌入万丈深渊。途经“观音洞”,其实就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从“观音洞”往上便是“金刀峡”“一线天”,我站在“一线天”头上的天空变成一条缝,脚下是陡峭峡谷。好不容易终于爬上金顶,也不知是哪个大力士用鬼斧神工,将金顶一劈为二,中有天桥相连,两边各建有一殿,一边是释迦牟尼殿,一边是弥勒殿。我来来回回从这一侧走过天桥到另一侧,又从另一侧走过天桥到这一侧,只想将金顶这一天下奇观清晰地篆刻在大脑里。由于云雾环绕,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梦幻仙境,金顶四周的奇山峻岭在一边白茫茫中不见尊荣。一刹那,我似乎悟出点什么,佛教里讲的“缘起性空””诸法空相““心无挂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与此时此刻眼之所见,心之所想竟然契合相连。
下山的路要好走得多,都是石台阶,但毕竟是古稀之年,腿肚子有些酸胀。在山脚的小食排挡花20元买了一碗甜酒汤圆,温暖了一下肚子,便告别梵净山,朝索道站走去。从缆车往外看,层林尽染,一片金黄。
这一天是2019年11月8日,正巧是记者节,一位从新闻单位退修整整十个年头的“老记”,用攀登梵净山这种方式遥寄一种新闻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