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运管的“三亿罚单”是习惯性笔误
一张罚单3亿元?恐怕很少有人见到,但这事被河南省扶沟县一位司机碰到了。他开着单位的车,在去郑州买菜回来的路上,被尉氏县交通运输管理所以“非法营运”为由,开出了一张高达3亿元的罚单,最后罚款以250元成交。据杭州《都市快报》。
三亿罚单,对于前中国首富黄光裕来说,也许只不过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对于一位小货车司机来说,那可就是天大的事了。对于河南“三亿罚单”这条新闻,相信很多人看会以为是报道失误,大家会不自觉地想到前段时间河南某位彩民冲的3.6亿大奖。可是实际上这是一张真实的罚单,不是彩票。很显然,谁都不会相信一辆小货车违反交规会受到如此严重的罚款,合理解释只有一条,那就是笔误。看着罚单的上笔迹,写着“30000万元”的字样,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也许刚开始执法者是想写30000元,不小心加了个万字。可是不管三万还三亿,罚款的数额真是太惊人,似乎这笔误就来得有点理所当然了。
罚款向来与法律共存,有法必有罚。可是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似乎罚似乎要比追究其他法律责任来得热情得多。人民不怕法律却怕罚款,执法部门有法不依,却很热衷于罚款。而此次的“天价罚单”好像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人民之所以怕罚款是因为罚款数目实在惊人,执法部门之所以热衷罚款,也是因为数目惊人,同理收入也惊人。
近年来有些交管部门屡暴“罚款指标”丑闻,说是丑闻,其实说白了就是旧闻,特别一些县市级的一些交管部门。每年接近年关大量交警就开始出动,以维护春运安全的名义大量敛财。湖北钟祥某县最近就爆出新闻,有市民举报当地的交管部门,交通执勤就是罚款,只要交一定的罚款就可以安全上路,管你是超载还是无证驾驶。有些交界县市,专门法办外地车辆,欺生成了谋财的重要手段。交警交管维护交通安全是他们的责任,可是,事实好像不是这样,这个职业似乎天生是为了罚款而来。就这“三亿’罚单吧,是笔误也好,罚款最终以250元成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来,这是否也是一种手段呢?通过天价罚单来达到吓出小额罚款的目的,这就有点”想要命还是交钱“的意思了,这交管怎么就像穿着制服的交匪似地。
古人的铜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能老是盯着那个枚铜板看,否则就会掉进中间那个钱眼里面去。河南此次某运管的天价罚单,笔误也许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习惯性的笔误,因为每天都要背负着罚款指标上路执法,心理面想的都是钱钱钱,这和买彩票的人老是幻想着自己朝一日能冲个几百上千万也差不多了,能不惜错。执法不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而是运用职务之便谋取财务,这就是知法犯法了。每个部门都有职务之便,那么每个部门如果上班工作都是以敛财为目的,那么我们的只能部门以后可以把上班这两个字改为数钱了。
法于罚谐音,但不同音,执法必严,严不等同于天价的罚款数额;违法必究,究当然也不仅仅是以罚款为主要目的。罚款有法可依,但是罚款数额也必须要依法来罚。据报道,河南的这次开出天价罚单的相关人员已经被停职检查,他们也自认为这个太丢人了。
有位网友说得好,“见一老农在院子不停的从一筐里扔苹果,于是好奇走近一看,问怎么会这样,老农答到,天天扔,还是有这么多烂的,而且总是不停,真是不幸呀,我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筐都霉了,于是说,老伯这筐都霉成这样了,再好的果子装在里面都要烂的,老农顿有所悟,卒扔筐于墙外,哀叹到说,想当初这筐也是我亲手编的,还为此流了血,用了这不几年,没想到烂成这样,可惜这筐,更可惜了这些果子”。惩罚了此次犯错的一两个执法人员,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一些职能部门就像那个发霉的箩筐,再把其他人发进去,他一样会发霉。所以只有根除掉这个职能部门里沉淀已经发霉的灰色体制,才能真正避免丢人的天价罚单这样习惯性的笔误再一次出现。
就是这张3亿元罚单(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