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与国旅合并重组后的港中旅更名为“中国旅游集团”,虽不像人们猜测中的“神旅”名头般夸张,但这“中”字头的大帽子依然颇有些誓做行业老大的意思。
此前一天,2016财富世界500强公布。在110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没有一家以旅游为主业的企业,业态最接近的是海航集团。
http://cdn.pinchain.com/wp-content/uploads/2016/07/xingshi160725a-600x375.jpg离世界500强还有多远" />
说来也巧,港中旅早就有冲击世界500强的念头。通过重组变得更庞大,又以中字号龙头形象崭新亮相,它离500强的目标更近了吗?
心事
今年初,港中旅的内部刊物《中旅月刊》上曾刊登一篇文章,《我们距离世界500强还有多远》,里面提到:“2016年是港中旅以‘四大目标’为核心新的五年规划开局之年,今年公司日的主题当然与实现港中旅百年央企梦密不可分,而其中集团进入世界500强也成为公司日大家关心的焦点之一。”
显然,港中旅是以“十三五”为框架,规划进入500强的目标的。
这是典型的央企思路,其后也隐隐可见国资委的“心事”。500强中,中国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仅次于美国,但从产业结构来看并不理想。比如,仍有多家煤炭、钢铁、电力等传统工业企业,而服务业、医药、零售、互联网等类型的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缺乏。此外,由于世界500强评比看的是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因此许多企业盈利能力并不理想。此次上榜央企中,亏损的也不在少数。
在去产能、调结构的宏观环境下,让更多盈利能力强的服务业国企做大做强,这也是国资委的任务。况且,此次上榜的民企已经印证了这一趋势。比如京东的首次上榜。再如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海航集团,排位从去年的464上升到353名,一下提升了111名。
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逆势上涨,而且与环境友好、文化保护、互联网 等新的经济发展要求都关系密切,这些都使国家有充足的理由引导扶持旅游类企业冲击500强。而且旅企进500强并非不可能,比如德国的途易就已连续多年上榜。
对于一个以经营规模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榜单,重组整合是一张主要的牌。此次港中旅与国旅整合后,企业总资产将超过1100亿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旅游央企。而此前还曾流传过港中旅、国旅、华侨城三大旅游央企都要合并的消息。
港中旅自己也很重视资产重组的重要性,视之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港中旅对资产重组也有丰富的经验。2005年,国资委主持以整建制无偿划转方式将招商国旅纳入港中旅,主打国内游业务。2007年,国资委批准港中旅并购中国中旅集团,当时也成为中国旅游行业史上最大的合并案。此次与国旅合并,则实现了企业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张。
对于港中旅来说,冲击500强不仅是身为央企的责任,作为企业自身也是有动力的。这可以从与它有关联的两个同行来侧面分析。
一个是携程。这几年,港中旅在国内旅游业老大的地位正受到携程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严峻挑战。自2009年开始发布的中国旅游集团20强榜单,2009年至2013年,港中旅都排名第一,但从2014年起开始被携程超过,2014年排第二,2015年排第三。不过,从世界500强评选的指标“营业收入”来看,2015年港中旅的335亿元人民币还是远大于携程的115亿元;利润上看,港中旅23.7亿元,携程25亿元(当然也要考虑剥离途家业务的重要因素)。当然,任何一种榜单都是带有局限性的参考,不论港中旅是否服气,它在遭受携程日益强烈的冲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直接构成对港中旅反复强调的将旅游主业做到“中国第一、亚洲前茅、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威胁。这个目标与争做500强中第一家中国旅游企业的目标,是同步推进的。
不可否认,互联网目前还是港中旅的软肋,虽然它很早就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早在2006年就做了芒果网,在国内旅行社中也算是先锋。但芒果网目前难以跟携程、途牛等OTA抗衡。此次重组之后,要实现对携程的反超,对互联网平台这部分必须有所动作。
另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是途易。途易是欧洲最大的旅游集团,也是港中旅对标的目标。港中旅与途易已有合作,于2003年共同创建了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主营出境游。虽然是外资控股,但也是港中旅向这位500强常客学习经验的良机。2015年8月,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与途易集团首席执行官Friedrich Joussen举行了合作会谈。值得注意的是,在张学武提出的合作建议中,有一条加强产权合作、鼓励相互持股。这或许意味着港中旅未来有可能与途易进一步加强资本合作。
潜质
港中旅有可能迈进世界500强吗?还是有希望的。
从营业收入数据分析,今年500强的入围门槛为209.2亿美元,按照目前的汇率,约为1400亿元人民币。2015年,港中旅的年营业收入为335亿元,国旅为212.92亿元,加起来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按照港中旅的五年规划目标,到2020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600亿元。这么看来,在“十三五”期内实现目标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还要考虑门槛的变化。
数据之外,港中旅自身的发展活力也让人看好。在国内旅行社中,港中旅是较早就开始在产业链上多点布局的,一直都很有市场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比如景区板块,港中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涉足了景区业务,这对一个传统旅行社来说是很少见的(虽然当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在里面)。1985年,时任港中旅董事长的梁灵光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省长。他曾著文回忆,当初修建深圳华侨城,主要是为吸收华侨投资、人才和贯彻落实华侨政策。而由港中旅投资建设深圳华侨城,得到了谷牧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同意批示。在旅游项目规划中,参照日本的国外风景微缩景区和夏威夷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心,1989年首先建成了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锦绣中华”。建成后效果非常好,一年多的时间内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很快收回成本。此后又先后建了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至今依然是很受欢迎的知名景区。
如今,港中旅的景区业务主要包括四种形态:一种是主题公园,主要就是上面说到的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一种是海泉湾系列度假区,在珠海、咸阳、青岛、赤壁等地都有;一种是山地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嵩山和鸡公山;还有一种是沙漠旅游景区,主要是宁夏沙坡头。可以说,港中旅的景区板块类型丰富、覆盖面广,而且都比较优质。当前旅游产业(尤其是OTA)强调线下资源布局,抢占或激活景区资源成为竞争的关键,港中旅在这一块很有优势。
酒店方面,港中旅旗下的酒店品牌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五星级的“维景国际”,四星级的“维景”,特色商务酒店品牌“旅居”,以及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旅居快捷”。
互联网方面,前面说过,港中旅在2006年3月就做了芒果网,那时候,同程、去哪儿刚诞生不久,途牛则要到同年10月才成立。作为一个传统旅行社,港中旅“触网”算是早的。在互联网思维上,旅行社里唯一可以与之比较的可能算是中青旅吧,但中青旅的遨游网发展较为波折。遨游网最早成立于2005年,但当时掌握大部分股份的是合资的美方公司胜腾,经营情况不佳,后来又把资本转给黑石。中青旅在2007年收回遨游网的所有股份,一直到2010年才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真正开始运营。而在那时,芒果网已经运营得相当成熟。当然,后来遨游网后来居上,芒果网业绩下滑,就另当别论了。2015年6月,港中旅将旗下中旅总社与芒果网正式合并,希望通过O2O业务拉动网站发展。
金融是旅游企业这几年布局的重点之一,港中旅也有大动作,尤其是去年,在旅游城市焦作投资控股焦作市商业银行,并更名为焦作中旅银行,成为国内第一家旅游专业银行。这一举动还被国家旅游局列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旅游投融资事件之一。
此次与国旅合并后,国旅旗下最赚钱的免税品经营业务将成为港中旅产业链上的重要补充。此外,港中旅还拥有物流、电力、客运、房地产、演艺等业务板块。
做综合性旅游集团是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对比途易,也是拥有旅行社、酒店、航空、邮轮、航运等多元业务的综合性旅游集团。在这方面,港中旅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近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自然是跟国旅的后续业务整合,避免貌合神离的“两张皮”。对此应持乐观态度,一方面,此次整合由港中旅主导,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港中旅确实有动力通过整合提升自身竞争力,毕竟它有着重回国内第一、冲进世界500强的明确目标。
前景
目前来看,港中旅迈向世界500强还面临内部、外部很多挑战。
自身的问题,《我们距离世界500强还有多远》一文中总结得很清楚:一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核心;二是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将更多新产品研究成果投入生产实践,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三是要加快市场竞争,调整产业结构是关键;四是要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知名度是根本;五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管理水平是基础;六是要关注和发展“新经济”的思路。
总结起来,弥补互联网短板、加强创新是最值得关注的两点。互联网的问题前面已经分析过;创新一向是国企的弱项,尤其是在旅游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民营和互联网企业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都有层出不穷的创新花样,港中旅这样的老国企确实相对较弱。
从外部环境来看,且不说携程这样的旅游企业有充分的竞争威胁,即使是非旅企业,向旅游行业的渗透也在加强。尤其是海航、万达、京东,这几年都在大力拓展旅游板块,而且它们都已经迈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从港中旅到中国旅游集团,这个身世显赫、规模庞大、野心勃勃的老炮手兼新生儿,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品橙旅游主笔 公孙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