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太阳村,我们来到了小梁乡西梁村,寻访阮氏德行碑楼。很好找,不用问,进村以后,碑楼很快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太阳村的那座是单碑楼,而这里的是并列双碑楼,自然更有气势。在建造工艺和雕工上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不在旷野里,在村中,所以缺少那种田野文物特有的感觉。
由于碑楼底座太高,我们没有攀上去,所以碑文无法照全。这两座碑楼与太阳村那座不同的是四面都是敞开的(亭式),里面是方碑,四面都有文字。所幸的是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位当地网友(网名:天上的鱼)对这两座楼碑文非常详尽的介绍,专业人士也比不了。据他讲,这应该是父子双碑楼,西边是父亲,东边的是儿子。另外在街当中还有一块方碑,是孙子的,所以说这里是祖孙三代的碑。
阮氏碑楼按碑的撰文时间,分别建于光绪三年和光绪五年。父亲碑的全称谓是: 皇清例赠武德佐骑尉乡饮耆宾阮翁讳廷实字充吾号信卿德行碑。此行看碑楼,学到了不少新东西,“乡饮耆宾”一词以前就没接触过。《辞源》:“乡饮耆宾(即包括乡饮宾)”:“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选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宾)、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新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礼部),称为乡饮耆宾。倘乡饮后,间有过犯,则详报褫革,咨部除名,并将原举荐者议处。” 。显然,乡饮酒礼只是封建社会为教化乡里而推行的一种制度。乡饮耆宾既不是什么官职,更不算什么功名,可能,也许,相当于现在的“突击手”,“标兵”,“劳模”等光荣称号吧
。 儿子碑的全称谓是:皇清儒学生员乡饮介宾阮公讳凌云字仙梯号从龙德行碑。儿子是乡饮酒礼的介宾,荣誉自然逊于父亲。
父子双碑的撰文,书丹请的也都是官场上的人物。其中有:赐同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钦加五品衔兵部武库司主事加四级记录十次洪洞王轩,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赏戴蓝翎刑部浙江司员外郎广东司主稿兼督催所随带加五级临晋姚东济,赐进士及第诰授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协修癸酉科云南乡试副考官湖北提督学政加四级记录三次王文在,赐进士及第敕授文林郎翰林院编修丙子恩科榜眼乡王赓荣。这些人物虽比不了太阳村柴家请的人物大,但也足以装点门面了。










街当中的这座方碑就是孙子辈阮克中的碑,从几十米外移来,配上了现在的亭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