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震动
(2011-08-24 11:29:03)
标签:
当代汉语汉语人民文学文化杂谈诗歌 |
分类: 读编往来 |
内心的震动
我们第九期刊发了三位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雷抒雁的《泥土的门》,车延高的《追问》,马新朝的《低处的光》。
雷抒雁老师已经是值得我们仰望的老师,期作品隽永,智慧,深邃。车延高也保持着朴实,具体和丰富的文化含量。这里,我想重点说说马新朝。
他们唱,他们退守到这里,四周是水
他们唱,公园的湖心岛上,他们是一群被时光打败的散兵
他们唱,清晨多么美好
他们唱,失眠,疼痛,忧豫,傍徨
他们唱,他们排成三行横队,像一个军队
他们唱,歌声就是力量
他们唱,声音和声音挽在一起
他们唱,反抗着,自卫着,倾诉着
他们唱,高音的结尾处起了皱纹
他们唱,低音传递着老年斑
他们唱,他们自己是自己的听众
他们唱,秋风凉了,树叶落了
这是这一期发的马新朝的题为《老年合唱队》的一首诗歌。我想,马新朝有力地回答了当下一直喧嚣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之前我经常去公园,带着两个孩子,左手牵着朱发财,右手牵着朱发现,一进公园大门,朱发财就拉着我的手直奔游乐园,朱发现恰恰相反,她把我的手拉向另一边,她的目标是湖心亭,那儿有一支老年合唱队,她每次都会被那些嘹亮的歌声吸引住,这让我很为难,向左还是向右,成了一个问题。但我往往是向左,先去游乐园。现在想来,我当时的内心里其实是挺烦那些老年合唱队的,大庭广众之下,丝毫也不顾及旁人的感受,张开嘴干嚎,伴奏往往是一个老头拉着手风琴,或者是一台破录音机,放出来的杂音刺啦乱响,一公里之外就能听见那些毫无美感的合唱,弄得人的耳膜甚为难受,所以我不愿意靠近那个湖心亭。
马新朝给了我当头一棒。原来,这些我内心里抵制的人群,“是一群被时光打败的散兵”,他们生活在“失眠,疼痛,忧豫,傍徨”中,他们借着歌声“反抗着,自卫着,倾诉着”。他们的“高音的结尾处起了皱纹”“低音传递着老年斑”,他们不是非要在湖心岛唱歌,他们无处可去,最后,才退到了“湖心岛”。
这就是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我们父辈的生活。不被我理解的生活。看完马新朝的这首诗,我的内心生出了一丝羞愧,鲁迅通过一件小事,榨出了皮袍下藏着的一个“小”来,我通过读马新朝的《老年合唱队》,假名牌T恤里的那个“小”,也被榨了出来。下个周末,我肯定会顺着朱发现手指的力量,去湖心亭坐上一会儿。每个城市的公园里,都有一个湖心岛,湖心岛上,都有一个亭子,亭子里,都有一支老年合唱队。他们已经无路可退,有些人再退一步,很可能就去天堂了。
我是要感谢马新朝的。做编辑的好处是,比读者先一步读到好作品,先一步享受到美,先一步感受到诗歌带来的冲击和内心的震动。
马新朝的语言质朴、直白,没有隐喻,不绕弯子,不用典。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诗?这就是,马新朝的《老年合唱队》就是好诗。他的另一首诗与这首《老年合唱队》有着相似的情绪,我也非常喜欢:
最后
是以床的方式
他走遍高山的高,大海的深
最后,溃败下来
退守为一张床
最后,是满眼的白
这墙,这被褥,这护士,这时空
用白,组成一个空无——
他是他自己的空无
最后,他被空无羁押着
白色,是无字的
判词
——《到医院,看望一位老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