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待茁壮

(2010-10-27 12:20:47)
标签:

诗歌

人民文学

文化

写作

新浪潮

杂谈

分类: 消息

期待茁壮

 

  这一期属于年轻作者。两个八零后是聂权和林宗龙,两个九零后是高璨和李唐。八零后在读大学,九零后在读中学。
  想发一期年轻人的作品有好长时间了,一直在挑稿子,在选稿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追问,诗歌在年轻人,尤其在九零后们的笔下,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四个月,越读越累,不是我们挑花了眼睛,而是把我们自己给挑糊涂了,因为我读到的诗歌,或者说他们写出来的诗歌,很多都充满了矫情,口水,甚至还有假大空,这些在他们上一辈诗人那里才会出现的坏毛病,怎么直接就到了他们手里?
  还有一个问题也让我们费解,这么多稿子,很少有模仿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模仿海子、舒婷、席慕容才对,不需要模仿就能直接创作诗歌的孩子,也许有,但天才真的不多。我桌子上堆着的稿子,甚少有充满真情的,甚至连嬉皮笑脸的充满孩子个性和童趣的稿子都少见,一下笔就是一副成熟样,但情是虚的,意是假的,这样的诗歌,还能好到哪里去呢?是不是一给《人民文学》投稿,就想着要端起架子,装作一副大人样呢?我只好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在中学里,他们读不到《人民文学》,他们的老师,也不会教他们如何写作。
  中学里不教诗歌写作,是好事,避免了大家写成一种腔调。所谓功夫在诗外,这我们当然赞同,但当写作迈过了最初的兴趣那个坎以后,尤其到了大学以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是否需要找一找老师,找一个大诗人作为自己仰慕、追随甚至超越的对象呢?我看过原西南联大的外文系主任叶公超的一个回忆录,说他在美国的爱默思大学读书时,就有诗歌写作课,担任他写作课的老师,是著名的诗人佛罗斯特,因此,他在大四时就在佛罗斯特的指导下,出版了诗集。叶公超是有幸的,我们现在国内的喜欢诗歌的大学生们,不知会遇上什么样的老师,供他们仰慕、追随和超越?

  高璨的《鸟儿的心》、林宗龙的《风像告密者》和李唐的《风行》这三组诗歌是出色的,聂权的这组《老脸》更好。聂权已经开始进入生活,进入这个世界,开始体味生命中的疼痛和酸楚。这四组诗都放在“新浪潮”栏目,这一期的作者,是为《人民文学》十年、二十年以后储备的诗人,我们现在发的很多年轻作者,都是为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储备的作家和诗人,希望那个时候,他们的作品,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担当、责任和良心。
                                                              【责任编辑  朱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