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穿长衫布鞋   呈汉语魅力

(2010-07-30 12:28:24)
标签:

责编手记

史铁生

池莉

李琦

侯马

轩辕轼轲

文化

分类: 读编往来

 

              穿长衫布鞋   呈汉语魅力

 

第八期我们刊发了两个作家和三位诗人的诗歌作品。作家是史铁生和池莉,诗人是轩辕轼轲、李琦和侯马。

一般来说,诗人转行写小说,或者散文,大多会获得成功,这样的例子很多,稍远的有邓刚、阿来、苏童、熊召政、张炜、麦家、红柯等等,眼目前的有叶舟、于坚、韩东、张执浩等等,后几个是既写诗,又写小说和散文,成绩都不错。但从写小说要转到写诗歌上来,相对要困难些,关键是语言这一关过不了,有些作家铺垫贯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三千字后,我们还不明白他到底要写什么,也许这跟多拿几个稿费也有关系。史铁生的这组《回家的路与葛里戈拉》和池莉的这组《颂雪花飘临这一刻》,却成功地回避了与语言的纠葛,直抒其意,直叙其事,当然,诗中都是故事,小故事。当叙事成了当下诗歌的主流,小说家们写起诗来,心中也就多了些底气,因为他们平时玩的,就是讲故事。这两位作家的诗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有“人”在里面,只要有“人”,诗就活了,就有了看头。

李琦的这组《就此开始》,细腻、稳重,像涓涓细流,虽然不见波涛翻滚,却有着日常的恬淡和自在。

侯马的《知识分子之妻》,是生活的切面,是在场,是见闻。其中《法律》和《留学》两首,都是直奔人性的卑劣而去,直戳生命软肋的作品。

我最喜欢的是轩辕轼轲的这组《捉放曹》,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诗歌之一,我在读他的稿子时,心情突然就放松了下来,这是惊心动魄之后的放松。我觉得他打通了口语诗与唐诗的血脉,唐诗中,那些最好的诗歌,我们能张口就来的诗歌,何尝不是口语的呢?在轩辕的诗歌中,我闻不到那些从国外贩卖过来的旧西装的味道,我看到了一个穿长衫和布鞋的青年男子,立在眼前,目光透彻而清亮。尤其是《晨起忽忆邰筐》和《广陵散》,气势磅礴,恣肆汪洋,难得的是,我没有读到一句警句和格言式的豪言壮语。这在当下,许多人都在埋头作语不惊人死不休状时,显得尤为可贵。我想小说家们如果真想要写几首像样的诗,而不是小说写累了,拿诗歌玩玩票的话,应该好好读一读轩辕轼轲,他这组诗歌所包含的容量,一两个中篇小说,是容不下的。

 

                                                           责任编辑  朱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