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阅、盛宴及魅惑

(2010-07-15 17:42:30)
标签:

评论

牛汉

韩作荣

张新泉

傅天琳

郁葱

《人民文学》

文化

分类: 读编往来

检阅、盛宴及魅惑

     

诚如编者言“诗人列阵,读者幸甚”。第七期《人民文学》刊发了阿毛等27位诗人的作品。把这么多当下有着很强创造力、很受尊重的诗人每人一首诗地放在同一期,既显示了《人民文学》的襟怀,又展示了《人民文学》的气魄。记得去年《人民文学》第三期就这样做了一次,当时我们除了看到一些响亮的名字外,也确实读到了一些当下的好诗;但当时并不明白《人民文学》这样做是心血来潮还是另有图谋。今年,他们又这样做了一期,我猜想:《人民文学》是要每年对优秀诗人进行一次检阅吧。嗐,我也是瞎操心,《人民文学》想干什么,我们根本不必去东猜西想,作为一本杂志,它能把好作品编出来让我们读,就是好样的。

这期的诗歌,大多是我十分喜爱的;但,我就是个爱诗的读者,我不会像理论家一样长篇宏论,我只想简单说说对部分诗歌的读后感。

读张新泉的《好刀》是很久的事情了。多年来我一直喜欢他的诗歌,他作品总是平易近人,却直见风骨。一生中,一把好刀/最多激动那么一两次/就那么凛然地/飞起来/在邪恶面前晃一晃/又平静如初……”(张新泉《好刀》)很多年他都在写尖锐的诗,如今剑在旧的阴影中退回到了另外一个朝代。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锐利,因为他从来都是一个平和的人。早年的他走向诗歌的极端而为我们彰显了个体生命更大的空间,如今他也许不关心这些了,于是今天我品尝到他的《新茶》。他回到了茶室,他回到了一次温柔的相遇——

每回离开茶室,她都会送一袋礼物,并柔声说

这是今年的新茶 

  ……

 

新鲜,原是一件不易的事

含一撮新茶去老吧

能否老出些

新意?      ——(张新泉《新茶》)

 

 傅天琳的诗歌。在这个喧哗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缓慢的宁静,嗅到一种恍若隔世的气息。“一朵来自污泥中的花/早已停止挣扎/从地上从容起身,与我等高/它说:祝贺你,老了/老了好啊,老了才会认识时间/才有胆量心平气和与我交谈。”(傅天琳《往事》)。这是往事,这是一个人的今天,她说她老了——虽然在我心底里她如此年轻——

……

一个人一生要中多少箭才算完美

人为什么不能像鱼

能避开所有暗礁      ——(傅天琳《往事》)

她回望人生,令我想起马拉美的远望:肉体真可悲,唉!万卷书也读累。逃!只有逃!让我们逃向或者远眺那神秘的宁静。其实,这些年,她一直在她的宁静中,“不应战,不还击,不造武器/慷慨接纳一切箭镞”(《往事》)。或许这种坦然,正是傅天琳获得宁静的原因。 

娜夜这首《生活》深深地打动着我。她从一个细小的入口,走进一个宏大的主题。这不仅让我想起北岛的《生活》,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生活是一张网,这个表达如此幼稚,但因为他是北岛,我们理解了也宽容了这种不成熟的写法。而娜夜的生活显得异常精致,“我珍爱过你 /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的越来越慢 /包的越来越快 /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 娜夜《生活》)这是一个内心深情曼妙的女人,作品细细嚼来,字里行间蕴蓄着深沉婉约的爱情,耐人寻味。 

 黄礼孩的《途中》写得哀愁,一种伤感的情绪融入了字里行间。一开头,诗人以动物锐减”和“大海枯萎地动荡”来形容世界的萧瑟,几个反复的“没有人”“没有的,再也没有人”“没有人传达出诗人的焦虑,沉闷,诗人所长叹的,不只是自然界的沧桑变迁,更是对人类生命不幸遭遇的感受。呵,拿什么去换取明天的生计/没有人知道,水手在悲伤地看着大海的落日/航行途中干净的水和食粮,一如生命中的敬畏/现在也丢失了”生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伤感和悲痛,在生命的悲壮中,总有一些让我们敬畏的东西,但是敬畏丢失了。读来让人警醒。

 牛汉老先生,他一生爱诗,视诗如生命一样宝贵。童心永远是透明的,诗人渐老,童心犹在。“黑夜/一个花苞/垂着头做着开花的梦/萤火虫提着绿莹莹的灯笼/呼唤她:/醒来吧/给你送来了/火苗的粮食”(牛汉《花苞和萤火虫》)。人们常说诗人都有一颗童心,他就具有孩童的诚实,执着与向往:做着开花的梦”, “花苞宁愿沉默地受难”,“就仿佛一颗期待的心/爆炸了……”。最终回到了劳动上,于是这首拟人化了的诗歌,从容而大气。

郁葱在《像水一样》形象而具体地倾诉了心中久蕴的情感,开句就是我很渴,在中章又写到我渴/但把所有的水滴都给你此诗漫溢爱情的磁性,爱的无私与奉献,一步一步激起层层浪花。结尾像一泓清水,涌去却如此自然。读来诚挚,动人心魄。

 ……

好好地看着想着,

我让你像每一棵树、每一棵草,

我让你在自己的云里,

鲜花烂漫。      ——( 郁葱《像水一样》)

  在荣荣的《在梅家坞》里,她把心中的苦与乐,喜与忧化成一行行动人的诗句。九月,你要忍住你的香/忍住桂花小小身子消散”,“香”而能,反写秋天桂花香得恣肆,小小身子”也反过来让我们想象那桂香成阵的盛况,诗的张力极大。结尾充满惆怅:“一个服务生/用扫帚敲打着桂花巨大的树冠/这满地扫也扫不尽的阳光碎屑/轻易地与落叶和尘土混为一谈”,一语写尽生命难以言说的悲凉,诗句重量让我们为之一震。

  李少君这首烟火气十足的《一对夫妻》,用平淡的语言,叙述了千千万万夫妻的一对。他是好脾气的男人/她则是坏妻子,每天吵吵嚷嚷/高调宣称要远走高飞,可出门不过二十分钟/逛了两个商场之后,又让他来接/还怪他故意慢吞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生这本经何时能念完?但又要日日念。生活中的包容心,促使我们每个人慢慢的念下去。到老。二十年过去,岁月在熬白他的头发的同时/也摧毁了她娇好的面容/所以,他们至今还在一起/被称为模范夫妻,一起买菜,一起散步/仍然吵吵嚷嚷,互为影子”诗人在此结尾,把情感、道德、现象等判断留给了读者,从而获得了余韵。

 

韩作荣的《倾听》,结合了古典气息和现代感性,极写音乐的魅惑。在诗人的笔下,让看不见的音乐有了形体,音乐有委婉的线条,有湿度,有暖意,真是五感相通,从视觉、触觉、嗅觉纷纷来写听觉,深具白居易听琵琶、韩愈听琴、李贺听箜篌的余韵。到最后,一个心也丢失的人已身不由己”,音乐不仅让人移情,简直使人失魂落魄!

我体味到声音的暖意了

温婉的音乐让一颗封冻的心软化

感知扑打心头的热浪

和躯体的轻颤

旋律如一双无形的手

将一颗坠落的心轻轻捧起

放入另一颗心里

让它柔暖、强劲

更为剧烈的跳动

世界啊,有什么比真挚更令人动心

比柔暖的声音更为惬意

夜晚,倾听流入肺腑的音乐

一个心也丢失的人已身不由己      ——(韩作荣《倾听》四)

作为读者,我们也在对当下的诗人们进行检阅,我们在倾听,在享受着盛宴。《人民文学》第七期诗歌之魅惑,使人感动。

                                     

                                                   2010715 14:5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