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倍速阅读法(PhotoReading)读书笔记

(2018-11-26 21:06:20)
标签:

成长

反思

领导力

总结

读书

分类: 学习分享


去年9月,报名@行动派的国际写作课(Super Writer)时,就听说他们有一个同样知名的课程叫做超速阅读课(Photo Reading)。

据说每秒钟可以读一页,最多十几分钟就可以读一本书,我心向往之,然而终究是半信半疑,因此买回这本《高倍速阅读法》先看看。

 

本书作者保罗·R.席列 (Paul R. Scheele)是美国学习策略公司(Learning Strategies)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影像阅读/全脑思维系统的开发者。他也是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序及快速学习领域的专家,据说,本课程曾经引入美国联邦快递、IBM、苹果电脑等公司。

 http://s15/mw690/001S9XxIzy7pvlSgptQ1e&690


Photo Reading(以下简称PR)有多牛?

据书中说,他们以每秒30页的速度播放美国专利法的法律条文的内容,工作人员做到了75%的理解程度,还画出了6张复杂的图纸,甚至排出先后顺序。

 

我自己并没有考证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这么神奇,也并没有每日训练,但我对这种方法还是很好奇。

一个参加过培训的伙伴说,这门课程至少让她不再对读书感到恐惧。

 

PR的理论依据是人的潜意识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超过意识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潜意识的能力进行快速阅读。

 

人的感觉系统每秒都在向大脑传递着11000000比特的信息,但意识每秒能够处理的信息实际上大约只有16-50比特。

为了避免认知过载而死机,这些信息大部分只进入潜意识。

而大脑的三分之一都在处理视觉信息。

 

假如把这种超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运用到读书上,是否能做到十倍的阅读速度呢?

 

我个人对此存疑,原因是,文字和图像不同,图像很直观,然而文字很抽象,我们恐怕无法迅速地收到文字代表的全部信息。

 

然而我不相信的话,我一定做不到。但我做不到,我也不会相信。这真是个悖论。

权且将我对此书的阅读和读书笔记,作为我保留好奇和开放态度的体现吧。

 

以下是书中的方法论,PR其实包括五个步骤:

步骤一:准备

这个步骤帮助你进入阅读所必须的理想的心理状态。

1、 明确目的

即确定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期待获得什么成效?还是言行发生变化,或者只是随便看看。

确定对自己有多重要,也就是书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和涌出。

理解到什么程度?只需要知道要点?需要了解细节和事实?需要全部看还是只是某些章节?

想花多少时间阅读?

2、 阅读时的“理想心理状态进入集中学习模式

即把注意力固定在的位置。

采用“橘子集中法”:

u  想象一个橘子,大小、重量、颜色、质感

u  想象把橘子放在后脑勺斜上方20-30cm的位置

u  闭眼、放松,想象视野拓宽

u  保持这个状态,睁开眼睛

 

步骤二:预习

这个步骤帮你先快速理解一下阅读材料。

1、 快速扫读内容

1-2分钟时间,看目录,抓住整体的印象

2、 确认其价值是否符合阅读目的

3、 决定是否要继续读下去

 

步骤三:影像阅读

阅读过程分6步:

1、 影像阅读的准备工作

告诉自己想用PR阅读什么?能否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集中注意力?为什么想用PR读这本书?

2、 进入加速学习模式

u  选择舒服的姿势

u  深呼吸,闭眼

u  放松身体,深呼吸,脑中浮现数字3

u  继续放松身体,深呼吸,脑中浮现数字2

u  继续放松身体,深呼吸,脑中浮现数字1

3、 自我肯定

对自己做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信息深深地印在脑海中,随时为我所用,为了达成……目标,我要从……(书名)这本书获得相关信息。”

4、 进入摄像焦点状态

首先看到“悬页”现象(想象视线透过书,看到墙上的一个点,这时候视线焦点就不在书上的文字,就会看到书在装订的相交处出现个卷着的页,这就是悬页,是一种视觉错觉)

挺直后背,收起下巴,视线和桌子成45%角(与眼睛90度角),一次观看整个书的页面。

5、 保持稳定状态,有节奏地翻页

按照1-2秒的速度稳定地翻页,同时看到两页的内容,可以想象书的四个角连成一个“X”。

可以默念一些简单的词语,帮助你集中注意力。

6、 结束时自我肯定

“我现在已经获取了这本书的印象”

“我现在把这些信息全部交给我的身体和心灵处理”

“我期待今后用各种方法提取这些信息并加以利用”

 

步骤四:复习

复习应在影像阅读之后5-10分钟进行。

1、调查

包括浏览书的题目、目录、黑体字以及:

u  写在封面和封底的语句。

u  版权页(出版年月等)。

u  索引。

u  本书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短文章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u  黑体字和斜体字标准的内容,大标题和各个章节的小标题。

u  专栏、数字、示意图、图表等。

u  介绍报道、摘要、他人的感想或评论等

2、寻找触发词

触发词是能够有力表达作者想要传达信息,多次使用的,有强烈存在感的词语。

一本书中可以找到20-30个触发词。

一篇文章也可以找到10-20个触发词。

寻找过程要在2分钟之内。

3、提问

积极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意识阅读,将问题写下来。但不要深入细读理解,不要进入阅读寻找答案。

 

步骤五:激活

1、 生产性休息

离开书本10-20分钟,或一个晚上。大脑其实并没有休息,仍然在处理信息。

2、重新审视问题

重新看触发词,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这篇文章究竟写了什么?作者的主张是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怎样做到书中的事项?

在身心放松的高度集中状态,向自己提问。

3、超读+摘读、跳读

带着这样的问题主动阅读:

能够归纳这份文字材料要点的文章和段落在哪里?

这篇材料跟我的目的有多大关系?

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这篇文章?还是换一篇文章阅读比较好?

超读:翻开最吸引你的章节,将视线集中在每页的中间部分,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快速地滑动视线,同时寻找具有意义的词语。将视线放宽,要看到整行的内容。

摘读:如果发现能引起你注意的部分,就要飞快地阅读周边一两句话,理解大意。

杂志只需看其中的1-2段;如果是书,摘读范围控制在2页以内。

跳读:迅速浏览即将进行跳读段落的第一句话(主题句)。快速从除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以外的其他内容中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单词,注意要找与主题句相关的词语。视线可以锯齿形移动或旋转移动。

关于理解:理解的真正意义在于多次反复、分阶段慢慢深入。

4、绘制思维导图

可参考托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和乔伊斯怀柯夫的《绘制心图》。

5、高速阅读

类似于速读法,但可以自由调整阅读速度。跳过在别的步骤中读过的段落、繁琐的表达等。

如果遇到不太懂、不熟悉、复杂或非常重要需要详细了解的内容,可以放慢速度。

 http://s7/mw690/001S9XxIzy7pvlRpjaS16&690


训练方法:“5天测试”

第一天:选一本要读的书,做准备并进行影像翻阅。

第二天:在1分钟之内进行准备、预习工作,在进行影像翻阅。然后,用10-15分钟做复习步骤(查找触发词、提问)。

第三天:做准备并且进行影像翻阅。接着,在30分钟内完成“超读+摘读”,不用在意是否理解内容。结束后再重新看一遍触发词,确认一下自己理解了多少。

第四天:做准备并且进行影像翻阅。之后,花30分钟时间用完成“超读+摘读”和跳读阅读整本书。请调节自己的阅读速度,一定要在30分钟之内读完最终章节。再次查看触发词,追加新的问题。

 

升级的阅读法是“同主题阅读法”,是指阅读多本相同主题的书籍,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首次提及主题阅读的概念。同主题阅读法可以深入理解某个领域。有10个步骤:

1、设定目的

2、列一个书目清单

3、在激活的前一天,用影像翻阅看完所有的书

4、画出同主题思维导图

5、找出相关内容

6、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

7、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8、总结论点

9、形成自己的意见

10、确立自己的观点并写成报告

 

罗素斯托夫在他的著作《视阅读为思考过程的教学(Teaching Reading as a Thinking Process)》中指出“一篇文章的重点大概只占整体的4%-11%”。

所以我们其实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那么这本书至少再次告诉我们,读书要跟目的相关,只看重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