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合规培训案例--不能因熟人而省略银行预留印鉴审核

(2014-07-29 17:16:01)
标签:

银行培训

合规

 

案情介绍某银行员工在办理转账业务时,因客户是银行的黄金客户,经办人员是该单位财务人员,经常跑银行,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就疏于审核银行预留印鉴即办理了转账支付业务。内部审计时发现该笔转账支票无折角验印痕迹,且该公司系未使用支付密码的单位客户。

原因分析 

一是以人情代替制度。银行工作人员因为是关系大户、熟人而无视制度要求,违规简化操作流程;

二是内部监督制约缺失。检查发现,网点主管人员履职不到位,对关键风险点未做到“把关堵口”,是造成此笔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

    风险提示 

    单位预留印鉴是银行鉴别单位支款凭证是否合法有效的重要依据,也是结算业务处理中控制支付风险的标志性手段,若审核把关流于形式,以熟人、关系代替制度要求,在款项支付后出现“支付凭证上的签章与银行预留印鉴不相符”问题,将可能使银行陷入经济纠纷,甚至导致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

    改进建议

    一是严格依法合规从业,认真审核银行预留印鉴;

    二是大力推广支付密码应用,实现人工识别与仪器识别的双重控制。

    重点法条链接:

    《支付结算办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支票的出票人预留银行签章是银行审核支票付款的依据。银行也可以与出票人约定使用支付密码,作为银行审核支付支票金额的条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