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肯认错
罗新安
2个月前巴金110年诞辰纪念时拟写一篇纪念巴老的文章,题目为“说真话的巴老”,因故拖延至今。
巴金在《再论说真话》里向中国人发出告诫:“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这么一个浅显的道理,我却为它花费了很长时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地活下去。”
……
我认为巴老的说真话,主要是指要勇于承认错误。
但是,中国人有一种毛病,就是不肯认错。正如柏杨先生所说的:“中国人大多数死不认错”。“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等就是鲜明的写照。
柏杨先生说:“我们能不能复兴我们的民族,要从我们能不能承认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错误开始。假如连缺点、错误都不承认,又怎么改革?怎么进取?”
中国人为何不肯认错?
一、中国人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重视结果,轻视过程。例如,中国人千军万马考大学,全民迎财神……就是明证。在这种心理特点的支配下,认错的结果肯定是不好的,于是死不认错,推卸责任就成了最常用的手段。
二,中国人具有爱面子的特点。认错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不肯认错。
三,中国人的道德特点是缺少自律。汉语中关于道德的用词多有一个“品”字,如,品德、人品等。“品”字里有三个口,意思是很多人说的意思,中国人的道德是由别人的口决定的,也就是他律道德。而认错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所以,中国人不肯认错。
四、从教育层面来看。一个小孩在刚刚学步的时候,偶尔被桌子碰了一下摔倒了,痛了,哭了。中国妈妈的闻声赶来说:宝宝不哭,是那桌子碰了我们宝宝,是桌子坏。接着还装模作样的打了几下那桌子。其实那桌子是固定在那里的,是孩子不小心才碰到桌子,桌子并没有错。此情况换成是美国的妈妈就不如此,她会和孩子分析宝宝为什么和桌子碰了,是孩子走的方法不对,以后怎么注意避免再发生。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美国的妈妈教会孩子的是如何避免犯错误和正确的分析引起错误的原因。而中国妈妈教会孩子的只能是逃避和推卸责任。正因为这样,孩子成人后的对待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美国一个人因为有急事赶路,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所出现的情况是碰人的人和被碰的人都在说:对不起或抱歉,相互笑一笑言别。而换成是中国人的话,也许就会是开口就骂:你他妈的没长眼吗?你是怎么走路的?碰疼我了。另一方的回应是:你他妈的你才瞎了,是你不会走路,你疼我也痛了。在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很可能的双方卷起袖子就干起来了,导致流血事件的发生,将本来的小事化成大事。
由于中国人身上自小就养成了死不认错、推卸责任、自私自利、互不相让、没有包容也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坏习惯,因而常常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好发生的问题。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