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9-10 08:53:26)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分清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大家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现代作家许地山老先生小时侯的一个生活片断。看看作者给我们传达什么做人的道理,以及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 二、精读,理解,运用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找出描写种花生,收花生的句子。 3.种花生的过程作者只用了几个词来描写,是哪几个? 文中“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为何使用逗号?把它改为大家习惯使用的顿号,比较着读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4.说说“居然”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那个词,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用“居然”说一句话,表达一种心情。 5. 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让读出惊喜之情。 (二)就句质疑: 1.(出示图片)师:看,他们一家在茅亭里高兴地过起了收获节。可是课文中有一句话却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齐读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说实在难得? 2、引导解疑: (1)生猜测。 (2)师补充:许地山的父亲是一位爱国志士,他整天忙于公务,难得与家人一起。所以,课文中说——(生)“实在很难得”。 师;父亲从百忙之中抽空与家人一起过收获节,只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三)品读父亲的话 当父亲问起花生的好处,姐姐觉得它------,哥哥觉得它--------,我觉得它------- 2、学生汇报:师板书(味美、榨油、便宜、) 师小结:几个孩子所说的花生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所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 3、(出示父亲说的那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父亲在说明花生的特点时,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对比) (1)齐读句子,思考:哪些词写出了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鲜红嫩绿、高高的) (2)哪些词写出花生的特点?(埋在地里、矮矮的) (4)、通过这样的对比,花生的特点及可贵之处,就更加突出了? (3)这样对比的好处是什么? (4)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花生的可贵之处吗? (5)交流点拨:默默无闻 藏而不露 朴实无华 无私奉献 内在秀美 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不计名利 踏踏实实 (6)仿写句子: 的 很多,有一样最 : 4、师过渡: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品格吗?我们看父亲接下来是怎么说的。 (1)出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2)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希望我们做怎么的人呢? (3)点拨,总结: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5、教师: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1)示“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齐读。 B、(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师: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讨论交流: (2)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 A、生交流。 B、师简介: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许地山曾经说过的话(示句子):“我要像落花生那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善于思考的人们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写作时,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今天我们学的《落花生》就是采用的借物喻人的方法。它是借(花生)来比喻那些(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人。如果我们学会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练笔: 1、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2、提醒:我们在运用借物喻人这种方法作文的时候,要注意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点,一定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以后就知道,你是要赞扬怎样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