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本书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目的;必须首先关注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我觉得这和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相通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书中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以活动为导向”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虽然参与其中,但是只动手不动脑,缺少对活动意义的深入思考,在智力上很难获得成长;另一种是“灌输式的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逐页讲述,尽最大努力在规定的时间里把教材中所有的知识讲完,不关心学生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知识的。
作者倡导的逆向设计,是一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是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由三个阶段组成: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在这个阶段,需要回答如下问题: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
作者 | 李志欣 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真理,是自然规律。 教师生命运动主要有两种,一是肢体器官的运动,可以说是体力劳动或锻炼身体;二是思想精神的运动,无非就是就是读书、思考、研究、写作与创造。 读书与写作是一般教师主要的生命运动轨迹。不管是躯体的运动,还是思想的运动,都可能影响生命的正常行走轨迹。 教师是灵魂的守望者,是我一直的生命信念。教育本身是美好的事业,但是这只是表层的照面,实质的教育应该是“基于每个生命成长”的。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是教师个人成长的教学。唯有定点如此,才会感到教育的美好,才会想到自己思想与精神的自然运动。 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或者说其根本,是教师的生命运动。教师这个职业,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终身学习者的。 1. 教师生命的常青在于读书 对教师而言,读书首先是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种积累和完善,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和修补。只有完成自己的生命成长,进而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一个读书的老师,往往是一个有比较强烈的职业幸福感的老师。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项目化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当前全球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11月19-20日,第一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在上海开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博士,在演讲《学习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中分享了上海市在“项目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过去三年,通过多次迭代,他们试图寻找项目化学习在现实学校里真实生长的“秘密”,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他们有哪些收获?
作者:夏雪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室主任。本文为夏雪梅博士在第一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峰会演讲。本文来源:公众号“第一教育(ID:diyijiaoyu)”。“蓝橡树”获授权转载。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什么是真正的“项目化学习”?
1、不是为了达成知识点的训练
首先,我想从一个案例说起。这是我们项目化学习在实践中的第
项目化学习的界定很多。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简称BIE)、斯坦福大学的达林-哈蒙德教授(2010),以及学习科学领域的克拉斯克(2010)等人对此都有过阐述。这些研究大多强调这些要素: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在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用项目化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源促进问题解决;最终产生可以公开发表的成果。
对项目化学习的界定,阐述比较详细的是巴克教育研究所:
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和自我管理等技能。
基于这个界定,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2016)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八大“黄金准则”:
1.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功素养的培养;
2.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
3.持续性的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 “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重点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和会写9个字,读准多音字“荷”。教学时强调“刹、紫、范”的读音,指导“镶、紫”的书写顺序,“镶”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
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品读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引导学生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我”变成大树的乐趣。
【教
标签:
365 |
分类: 传统文化 |
分类: 二十四节气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这是冬的结束,春的起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阅读是我们平时学习中最难,考试失分最多的,今天我们就针对平时阅读时出错比较多的题型进行阅读复习。
2、板书课题:阅读复习
二、反思现状,明确任务
1、昨晚,老师让你们整理这一年来的试卷,你有没有发现,阅读中的哪些题型是做得不够好的?
2、学生可能会说:概括主要内容、加题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加标点符号、文章的写作顺序、提有价值的问题等等。
3、看来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阅读中的种种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对阅读进行归类性复习,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复习如何概括内容,如何理解词语以及如何补充句子(边说边板书)。
三、立足学情,一练得法
(一)阅读第一篇短文,独立完成练习:
1、请同学们先阅读第一篇短文,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问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dtnl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本设计在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央然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教学要求】
1、学会 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 t n 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