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形意拳三体式之本体(一)
(2019-02-17 12:32:47)什么是形意拳三体式之本体(一)
为了让读者更加明白孙老所说的三体式内中含义,文中红色括号的文字是我稍加解释,特此说明。
形意拳术三体式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即人身中之头、手、足也。亦即形意、八卦、太极拳三派合一之体也。此式(即无极学至虚无含一气学)是虚(无)而生一气,是自静而动也。太极两仪至于三体式,是由动而静也。(三体式站好之后)再至虚极静笃时还于本性,此性是先天之性,不是后天之性,此是形意拳术之本体也。此三体式,非是后天拙力血气所为,乃是拳中规矩传授而致也。此是拳术最初还虚之道也。此理与静坐之工相合也。静坐要最初还虚,俟虚极静笃时,海底而生知觉。要动而后觉,是先天动,(是)不可知而后动。知后而动,是后天妄想而生动也。俟一阳动时,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于气穴,神气相交,二气合成一气,再有传授文武火候老嫩,呼吸得法,能以锻炼进退升降,亦可以次而行功也。因此是最初还虚,血气不能加于其内,心中空空洞洞,即是明心见性矣。前者自虚无至三体式,是由静而动,动而复静,是拳中起躜落翻之未发,谓之中也。中者,是未发之和也。三体重生万物张者,是静极而再动,此是起躜落翻已发也。已发是拳之横拳起也,内中之五行拳十二形拳,以致万形,皆由此而生也。《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动是未发之中也。动能循环三体式之本体,是已发(之)和也。和者是已发之中也。将所练之拳术 ,有过犹不及(以及不及)之气质,(俯)而就,(仰而跂),教人改气质复归于中,是之谓教也。(符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道理)故形意拳之内劲是由此中和而生也。俗语云拳中之内劲是鼓小腹硬如坚石,非也。所以形意拳之内劲是人之元神元气相合,不偏不倚,和而不流,无过不及,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小而大,由一气之动而发于周身,活活泼泼无物不有,无时不然,《中庸》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此拳)其味无穷,皆是拳之内劲也(演绎变化的结果)。善练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三体式,无论变更何形,非礼不动(礼即拳中之规矩姿势也),所以修身也。故一动一静,一言一默,行止坐卧皆有规矩,所以此道(形意拳术之道)动作是纯任自然,非勉强而作也。古人云:内为天德外为王道,并非霸术所行,亦是此拳之意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