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太极拳的起式懒扎衣正解
http://s8/mw690/001S92idzy6YbsvbTJtb7&690
经过多年演练,我认为这段文字当年排版的时候最后小字注解排版有误。
经过多年演练,我认为这段文字当年排版的时候最后小字注解排版有误。
因该是这样的:l先将两手合向里扭,扭至两手心相对,两手再徐徐同时一气如抱着大圆球相似。两手之距离远近,顺着自己的两肩,向左斜角,自下边往前,又往上边起。两手起时,与吸气同时如同画两条弧线,画至离丹田处(即小腹)二三寸许。
也就是说也就起到如同图中懒扎衣手的位置,这样气更整,更能感觉最初的一点子萌动的那种太极萌动的感觉。手不用起得太高,太高则气浮。
第二节
前式似停而未停之时,即将两手,仍如抱着一圆球,靠着身子,与呼气同时往回返画弧线。此种呼吸不可有声。右手画至心口,与左手平直,身子仍直立,不可俯仰歪斜。两腿於两手返画时,要同时徐徐往下弯曲,弯至里曲圆满,上下似半月形,腰要塌住劲。(昔人云:以腰为主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此意也)。两腿里根同时往回缩劲,右足后根,极力往上蹬劲,(语云劲起于脚根,亦此意也),头亦极力往上顶劲,心要虚灵(将两肩松开,再将气力用意往回收缩,用神逆运于丹田,则心自然虚灵矣)。
也就是这样一个路线,孙老太极拳学的照片都是动作做到位最后定式的姿势。学者可以亲身体验这样的动作的不同感受。揣摩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的的太极萌动内在真意。
此乃太极真谛,以前从没人说过。我也是好多年才认识到这个排版错误,造成很大的误解。
此乃太极真谛,以前从没人说过。我也是好多年才认识到这个排版错误,造成很大的误解。
明者,拈花一笑。不明者,哈哈大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后一篇:怎么站好三体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