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课(9th Week)
标签:
苏杰读书课杂谈 |
分类: 苏杰学校读书课 |
在之前7次课对于思考方法的讨论之后,在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提出了无数问题而没有找到答案、“头脑就要爆炸啦”的状态下,本周的读书课终于开始找答案咯。第一个专家小组开始答疑!基本形式是我提前从学生们第一堂课提出的“最困扰问题”清单中抽取几个和这个小组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告诉小组长,由他去组织组员为寻找答案,与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进一步提问。这个活动从结果看,锻炼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小组长的领导力,对于读书,也应该是个很好的促进。不过有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呢,还是得想想。先说“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吧。
第一个班的那个小组组长很有责任心,不仅及时查看回复了我的邮件,而且及时和我约定了“上阵前辅导”的时间,把小组组员都组织起来,带来了各自准备的材料。上课前一天中午在学校旗杆台前的十分钟辅导——也许是因为阳光很灿烂,也许也是因为最后的那一声响亮的battle cry——让我心里很是敞亮~ 第二天,尽管他们还是出了些小问题——有2个同学准备的材料是一样的——但总体让人满意。这个组长应该是受到了“最守时奖”的鼓励,因为他的守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拿到了很漂亮、中国买不到的皮克斯动画明信片。之后的积极工作应该和这个有关。对此我想,按照现在这个设计,“受到激励——做得更好”这个成长只在组长身上发生,组员多少处于被动。下学期我要刚开始就明确组长的责任,然后让他们竞争上岗,同时给组员也要分配些激励,比如“最佳团队成员”之类。
第二个班的小组,由于之前我没有及时将问题发给组长,没能组织成辅导,到了读书课,只有小组长一个人准备了材料,不过小组长也是经过了一番组织工作的:电话通知到了一半的人,他们都说没时间,于是剩下一半就没有通知了。这个局面似乎很经典,要我小时候肯定也这么干。不过如果能从小养成“使命必达”的责任心,长大后出息应该更大。四年级的孩子,还是需要好好引导,尤其是那些没当班干部的孩子。(很是期待今年儿童大学中的“心灵与成长”课程会给孩子带来些什么~)
我后来让那天答疑的专家小组思考自己的表现,总结还有哪些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写的还挺到位的,等拿到另一个小组的纸条以及全班孩子对他们的鼓励,再补充这一段吧。
接下来说说具体内容吧,考古学家小组回答了两个问题,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什么?亚特兰提斯文明是如何毁灭的?其实一个问题就够他们找答案的了,只是这组有个孩子自称对亚特兰提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特别着迷,于是就想给她一个机会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热爱。但她似乎没有很充分的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其他孩子。也许是了解的还不够多?也许与人分享自己的热爱,也是种需要锻炼的能力?描述热爱的人和事时的兴奋表情、闪亮眼神、抑扬语气,我觉得我自己是挺好的,不过这些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没有受到抑制?人的表情和动作都会和父母很像,我爸就是个说起兴奋事情就掩饰不住激情的人,也许这就是影响的来源?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他人,我觉得这是说服能力中重要的50%——晓之以情嘛!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他们查出来的是“苏美尔的某个学校”。不过他们分享完了,我一问,都还不知道苏美尔在哪里呢,哈哈。然后我顺势推荐他们去读《诺贝尔得主与儿童对话》中大江健三郎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学》。这本书上节课推荐,这节课已经看到好几个孩子买来了,一看,已经是第三次印刷,而且印数将近十万!三联的这本书还是很了不得的。我去年阅读时还觉得对孩子而言可能会深了,现在发现阅读量大的孩子,读起来一点问题没有,而且印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市场~ 看来《世界顶尖科学家答儿童问》,也是可以推荐的咯~ 我想逐篇的和他们一起阅读,然后写上一本阅读手记,会很好玩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