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是否要报忧?(ZT+总结)
(2010-05-19 20:31:09)
标签:
幼儿教育育儿 |
分类: 读万卷书 |
原文作者:张德芬
对孩子是否可以报忧?我的看法是:看情况而定。
如果孩子的心智够成熟,到了一定的年龄,是应该让他们参与知道一些家庭危机(姥姥生病,爸爸工作有问题,我们可能会搬家等),但是家长的态度要理智而明确,这样可以带领孩子学习在面对危机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从容面对,做好准备。这完全要看家长自己本身的成熟度和接纳不如意事情的宽容度,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如果家长本身还在惊慌失措,那就别告诉孩子这件事,免得加重他们心理的负担。
另外,有些家长会把孩子当成垃圾桶,把上一代的恩怨(像婆媳之间的问题等)叨叨叙叙地说给孩子听,最恶劣的就是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配偶,把自己的苦水往孩子身上倒,加诸负面能量在孩子身上,那孩子心里受到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一个过早把自己的忧愁、痛苦向孩子倾诉的父母,会造成孩子以下的问题:
1、孩子是很愿意为父母分担忧愁的,但是毕竟年纪太小,做不了什么,所以父母的倾吐会变成他们沉重的负担,而且充满无力感,进而觉得自己没用。
2、孩子都想拯救父母,看到父母的哀愁,他们会一心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父母,有的用偏差行为(逃家、翘课),有的用生病(是的,孩子有办法让自己生病)来缓和家里的气氛,转移注意力。
说来说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的话,还是那句老话:把自己修好。你快乐了,你有处理困境的能力了,孩子都看得见,都能够向父母学习。这是很大的修行动力吧,呵呵。
晓扬想:孩子需要学会懂得如何面对困境和处理难题。但这个学习过程应该是“大家一起来认真的做一道有答案的题目”,而不是让把一道根本无解的问题丢给无助的小孩子。大人不合时宜的“倾诉”,会让孩子把所有问题归因到自己身上,影响他建立正常的自信心。大人自己都还深陷其中的忧虑,就不要用它们去烦恼那些无力提供任何建设性意见、反倒会自己思虑重重的无辜的孩子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