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笔记一
(2010-05-09 04:04: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万卷书 |
这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一个老师同时教好几门课,他说“当老师是个很封闭的职业,但一位好老师会不断寻求帮助”,所以“教育最棒的地方在于:它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好”。雷夫真的把这个教室当做自己的家来精心经营了!他真是个很理想主义的人,在他眼里,美国教育也有那么多地方值得发牢骚。
迫不及待的打开一个新文档推荐这本好书时,其实我还有30来页没读完呢。我很希望这本书我永远都读不完,就好像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永远觉得时间飞得太快。额……我还是狠狠心把它读完再写吧!
……嗯,现在终于读完了,已经是5天之后。在写这份总结,带着又把书看了一遍,感觉就好像在和一位能够理解我的经验丰富的老友聊天,很舒服。前面这段是零碎的摘抄,后面有几篇略微成型的小片段,和你分享。
老师在化学课上帮助孩子点燃酒精灯,结果火烧着了他的头发,下面出现的场面就是“他们好几个人朝我奔过来,抡起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这真是梦想成真——他们终于打了自己老师的头,嘴上还说他们在试图帮助他。
我们的文化是一场灾难,我希望曾经有所感悟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赞同这一点。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家最温暖”。
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里听来的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捣乱,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是会被学生看不起。……别想要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我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我当做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
学生人格成长6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要取悦某人——我想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且并行不悖
首要阅读目标是:乐趣、热情、引人入胜。“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就、……“基础读本”、“盲目的善意”、“指导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不但不欣赏这本尘世历史的作品,甚至心生厌恶。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名著?放原声带给孩子听,然后在适合的地方停下来,开始讨论。
如何引导孩子使用图书馆?
如何挑选文学作品?纽伯瑞儿童文学奖 + The Caldecott Award)
如何进行阅读评估?www. learninglinks.org
“我不建议年轻老师和既有势力抗衡……”
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有不少人怀念第56号教室,希望继续在生活中保有这个避风港。(这已经是个精神家园了吧?我对南外也有类似感觉。但这种感觉真的值得骄傲吗?)
我要他们善于协作,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身受用:申请大学时派的上用场。我用以下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语法(“恐怖重写”,让惩罚变得有趣儿有效) à 每周作文(交作业的频率问题,如何让孩子们调整到最舒服的节奏?还有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这些也许现在的学校里都有,但应该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老师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我重视他们的写作。”) à 每月读书心得(用实际范例帮助他们了解在读完当月所选择书本、撰写读书心得时,我希望他们怎么做。(孩子们需要老师的指导,但只要前几次的指导很有效,后面就会轻松很多,所以刚开始要讲的深入一些)
第54页上的读书笔记范例,和中国的很相似啊。但关键要看这是怎么教的。
少年创作计划 (p56)
“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
重点是保持弹性。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应用所学。
鼓励孩子们使用比喻。如果孩子们写道一个角色感到很害怕,你可以问他:“这个角色有多可怕?像在一个快要爆破的气球旁那么可怕吗?”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应试教育本身不是问题,错在执行的方法。一味的炮轰某个词,而不去想背后是怎样的,不是聪明做法)
“我和霍博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旅行途中的每个小时,都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暂停脚步。有些人人的我们,有些人不认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问我们测验分数和在校平均成绩。他么之所以篮下我们,是因为孩子们极为得体的尊重而压低声音说话音量的行为。这些都是同龄孩子普遍欠缺的。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的是价值观——我的学生知道许多比SAT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多元文化日
美国国家公园护照
孩子上自然课时应该放下课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Delta Education,敬请触摸,昨晚一套器材的实验约需一个月,器材比较贵,但可以配其他便宜方法一起)“他在行政人员和校内教师的反对下力排众议,坚持让实验室开放到午夜。”
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孩子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很经典!)
……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唯一的障碍时我本人对音乐教育的认知有限。于是,我开始造访每一所著名的音乐、艺术或戏剧学校,累积了相当多的好点子,运用到我任教的班上。(老师的学习欲望和领悟能力格外重要,这个雷夫一定很聪明。)
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
“五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以后和艺术老师去商量这个事情)(要“创作什么”的概念,而“概念”还只是个起点。
艺术原来也有“让孩子懂得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继续前进”之美。
“对我而言,棒球是最完美的比赛。世界上只有棒球,在比赛过程中,球是在防守的那一方手中。这是最公平的:一对不能以比赛时间结束为理由不让另一对迎头赶上,就算你领先,仍然必须给对手追平分数的机会。棒球规定了球员名单和打击顺序,比其他运动更加民主。每个球员都与偶上场机会,不能老是拍最好的球员上场击球,这种比赛有静止不动的时刻,也有突然冲刺的瞬间。对门外汉而言,比赛过程好像没发生多少事情。然后,境遇此道额球迷却能平常其中错综复杂的细微差别。”
(让孩子自己记录数据!)在第56号教室,学生以记录数据的方式检测自己在运动上的进步,这样一来,他们在自我评估和设定目标的同时,也练习了数学技巧。无论进行的运动项目或比赛项目是什么,记录都是简单的。……记录数据有助于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和目的,而这两样东西对他们人生的每个领域都有很大帮助。(但是其他方面可以自己设定目标吗?老师只要设定个测评方法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