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二)

(2010-04-25 18:44:24)
标签:

教育

培养大人物

分类: 读万卷书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花点心思找到自己的道路。就像爬山,很多人在找到了道路之后,全身心的投入,认真的付出,也不一定能成功。那么,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走的人,又如何能期待成功和幸福呢?

 

教育远远不是只有选择职业这么简单,教育有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深广的内涵。

 

……一定要做些努力,改变世界对自己祖国的认识和态度,建立起孩子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保护好孩子的身份意识。……只有自己安心了,才能把平安带到别人心中。

 

你都想象不到,孩子亲自参加社会服务,得到的教育效果有多大!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孩子会感到快乐,会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果经常体验这样的感觉,他就会想过有意义的人生,而为了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孩子就会想要知道更多,不用其他人提醒,他都会自觉的学习。这根父母强迫孩子学习,或者是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完全牺牲自己的情况,有着本质区别。(一边学习,一边奉献,体会知识带来的好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

 

让孩子动脑筋思考帮助谁最有价值(而不是直接去告诉他们要去给谁捐款)

 

在解答数学问题是,很多人常用这样的方式:不是努力算出答案,而是先看习题后面俘虏的答案,然后返回去推算和理解。这样的人看到那些眉头紧锁计算答案的人,会觉得他们很愚蠢,认为自己算出答案跟先知道答案再回头理解是一样的。但是,真的一样吗?

推而广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可避免的也会有持这样想法的人。很多偷懒的人都希望有人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该怎么教育,然后照着这个答案去做。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不同,没有人可以把标准答案告诉你。虽然父母很苦恼,但这就是现实。

 

首先要接受并正确理解子女教育中没有标准答案这个现实,然后尽全力去做正确判断。

 

……我不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我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真正的爱和教育,不是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共同成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陪伴,互相扶持的,无条件的牺牲只会导致不必要的执着和空虚。……总是凝望孩子的母亲,会让孩子害怕。……孩子给了我们第二个人生,是为了丰富我们,而不是剥夺我们。如果我们因此而放弃和牺牲太多,会违背了孩子最初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意愿。

 

真正的东方式价值观,是让我们在家庭里感到安心,让家庭成为我们的骄傲和原动力。家庭是一种回归,使我们的根基所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家庭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父母能够给孩子影响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孩子离开家之前,父母应该尽权力培养。(让我想起苏杰学校一个学前班家长说的话:“这一辈子我能为孩子做的选择并不多,所以每个 都要正确。”)

 

先不要管孩子愿不愿意读书,父母率先读书就可以了。也别管孩子喜不喜欢运动,父母率先开始运动,让孩子看到就可以了。父母满怀热情的引导,孩子迟早会受到感染和召唤,乐颠颠的跟上。

 

……感情好的夫妻,更容易成为成功 的父母。……在孩子们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所以这个女孩子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的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想起开心上的那个故事,老爸私下里对和妈妈撒气的儿子说:“对我的女人好一点!”虽然有点儿夸张,意思差不多。)

 

夫妻相处的一些话:

虽然我们知道,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家庭问题上,人与人之间碰撞比较多,只讲平等是不够的,更需要互相谦让,懂得取舍和牺牲。……假如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正确对方错误,并且不知转变,那问题就严重了。……多想想你们的分歧时文化的差异,而不是人格的差距,这样一来,伤心的事情就会减少很多了。

 

世界上的所有夫妇们,我劝你们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互相交流下什么是真正的权威和父亲角色。(这点很好玩儿,尤其是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所以……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我只是一直注意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让他们自己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你们认为哪些人比较受尊重?”“为什么那些人受尊重?”“你为什么想要走那条路?”“如果你这么选择后,长远的看,会怎么样呢?“等等。当孩子知道问自己这些问题了,他的未来,基本就不太需要家长担心了。

 

……他的热情不能只温暖自己,更要温暖到别人。……

 

在奉献的过程中,奉献的一方比受惠的一方得到了更宏大、更深刻的恩惠。……他深爱着自己的角色,看重他们,并努力去实现他们。

 

……寻找自我的旅行……我知道,这次旅行会沉淀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找到一些什么。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到国外留学,首先就要知道,在祖国的形象不能提高的情况下,无论孩子多么优秀,他也得不到良好待遇。这是残酷的事实,发人深省。所以,为了孩子的发展,还是要对孩子所在的社会多做贡献,要让孩子树立起作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

 

在国际化时代,无论孩子在哪里出生长大,都有机会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领导者。如果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不明确,就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和信任,更不要说整合各种文化背景的成员,成为领导人了。

 

每个人,尤其是每个优秀的人,都是在帮助和关心别人的过程中才变得那么优秀。

 

很多人以为创意力是在某一瞬间突然迸发的,是灵感偶现,不可把握。其实不然。创意力必须经过对事物进行不断的关注和不断地研究,在了解其发展规律和来龙去脉才能产生。并且,只有但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更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时,创意力才会出现。……当一个人不局限于自己,而是考虑其他人的幸福或安慰时,这种强大或充溢的责任感就会引出创意力。

 

……固有的观念就像层厚厚的不透气的外衣,穿着它,人就不能自由活动,也无法感受外界的新鲜空气。(要不断留心自己的固有观念,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那是真正的自由。)

 

家长们,记住吧,不要以为理解多元化这样的课题对孩子来说太大,太遥远。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锻炼他们调解和融合的能力。(这让我想起在上海科技馆我的一些孩子们看见路过一个中国女人牵着一个外国小女孩走过,叽叽喳喳的跟我说:“哎呀,你看她的眼镜,蓝色的,和我们都不一样!真奇怪!”)

 

……让自己周围的氛围轻松、和谐起来,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更加受益。

 

你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和孩子尽早的讨论:“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学习?”(这位韩国妈妈的答案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别人。)我想起了很多中国孩子对漫长求学路发出的呐喊:“这些究竟何时才是个头?!”)

 

对孩子而言,母亲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他做饭、洗衣服,更重要的是做好那些只有母亲才能做的事情。(太对了,要增强母亲的不可替代性)……所以父母们,如果你对孩子有所期望,就不要一味说教,而是让他在现场看,亲身经历。他有了想做的事情,就让他跟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见面。

 

多跟孩子俩聊天就会知道,以教条的方式说教,孩子是不能理解透彻的。如果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就需要选择易懂的方式,……或者继续寻找其他更好理解的方法。(天下没有笨孩子,只有笨的培养方法)

 

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选择去上哪个大学,做什么样的工作,最终要选择的是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

 

……所以不能因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就对周围的变化漠不关心。(提醒的好及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