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中国2——儿童大学(三)

(2010-03-29 11:28:12)
标签:

儿童大学

教育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土壤中是否能有所发展?我首先考虑到的问题就是:国内的孩子(或者干脆关键就是家长),是否花得起这个时间,让孩子在好像没有掌握什么具体信息的情况下,在貌似对现有考试没有什么太多帮助的情况下,忍受“思维培养”这个可以非常缓慢的过程呢?还有就是,我们的大学教授们自己是不是对某个学科真正热爱到极致的人呢?(我固执的相信只有那样的人才能真正点燃孩子对该学科旺盛的求知欲。)

 

这两个又是大问题了,还是先来说说目前国内已经有的两次“儿童大学”活动吧,一次是2009年初在广州中山大学,一次是2009年末在上海同济大学;两次都是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合作创办,主题都是关于环保。也许是这个话题是西方人最希望中国孩子了解的,所以邀请嘉宾相对容易?虽然两家大学创办了一次之后都没有了下文,但我还是很欣赏他们的这种创业精神,毕竟很多事情在中国并不是那么容易,我就不看人挑担不吃力的做很多评论了,这里是记者采访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陈六平的两段对话:


问:两国的儿童大学有什么不同?

        答:德国儿童大学的组织形式与我们不同。中山大学的儿童大学是德中同行科教活动的一个分支,学生参加的时间比较短,德国的儿童大学已经拥有固定的运作模式。

问:您对环保儿童大学的未来有何设想?

        答:我们这次是个临时性的活动,要办好一所环保儿童大学是个长期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一个学期请5位教授来讲课,如果能够探讨810个专题,学生们就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到时可以颁发环保儿童大学的毕业证书。专题可以涉及天文、生物、医学、化学、物理和航天技术等各个领域。学生们在812岁的年龄就能够打开心灵的想象力,与大学教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另外如果大家如果百度搜索“儿童大学”那你还也许还会被引到一个叫做“格鲁伯儿童大学”的网站。我不推荐在这个网站,原因就是他们对儿童大学的解释和我的理解有根本不同。他们的解释是:“ 儿童教育根本上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不污染他(她),他(她)基本就会成为良好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再贤之亲之,即可成就为大人才。这样的解释,忽略了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复杂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